【教学设计】《木兰诗》(人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兰诗》 北京四中李硕棠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读起来朗朗上口,可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情味;注意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木兰这一不朽的形象,极富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诗歌将勤、孝、忠、志、勇等品质集中在她身上体现出来。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把握诗中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独特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教学难点】 把握诗中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独特魅力。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预习,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民歌导入 (播放音频,显示歌词)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康定情歌》四川民歌 半个月亮爬上来,咿啦啦,爬上来,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咿啦啦,梳妆台。 ——《半个月亮爬上来》西北民歌 教师介绍民歌的产生:民歌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介绍民歌的特点: 由于民歌产生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劳作中,所以它具有非常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句式上喜欢重复,语言通俗直白,喜欢用一些衬字口语来抒发强烈的感情。 初读体会 《木兰诗》北朝民歌的特色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木兰诗》,读出其中的民歌韵律与情味。 教师讲解: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 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始终。所以就出现了一大批表现战争生活的民歌。 有的表现作为战争背景的空旷辽远的大漠风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民歌题材的区别: 北朝民歌多反映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南朝民歌多反映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 北朝民歌的风格: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横吹曲是军队中应用的音乐,要求雄伟悲壮。这些歌词的作者也主要是鲜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的人民。表现出北朝人民雄健强悍的体魄、粗犷豪迈的个性。 具体分析《木兰诗》中北朝民歌风格的体现: 1.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 2.语言虽然朴素,但是却能创造出浑朴的意境。 3.朴素的语言也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三、熟读讨论 木兰形象: 有人说,花木兰是位英勇善战的女英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同学进一步找出《木兰诗》中描写打仗的句子。(在同学找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解词、翻译答疑。) 质疑追问: 木兰在战争中的英勇善战是全诗的“重点”还是“轻点”。 回到文中找寻依据: “为父担心、决心出征”写了多少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16句) “出征准备”写了多少句?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句) “想念爹娘”写了多少句?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8句) “凯旋团聚”写了多少句?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12句) 小结: 详写部分: 参军前木兰的忧愁 行军路上对家乡的思念 返乡时的场景 略写部分:战争场面 总结木兰形象:巾帼英雄1.从军前充满亲情2.毅然担当、重视亲情、追求平和幸福3.立功归来以后的回归家庭4.恢复女性本来面目的自豪与自得(雌兔雄兔比兴为证) 作者对木兰的形象并非简单定位于一个替父从军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刚柔并济的真实的女子形象。为了不使人物概念化、标签化,作者通过详略的安排更强化了木兰作为女性的温柔美,而淡化了她男性化的勇敢善战。而这样的一个形象也正因为贴近我们的生活、贴近真实的人物形象而变得生动丰满起来。而这种真实又美好的形象恰是人们真正喜爱她的原因。 四、作业:背诵《木兰诗》 五、板书设计 木兰诗 木兰决定代

文档评论(0)

风平浪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