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悬臂现浇梁线形控制中的高程误差QC.ppt

减小悬臂现浇梁线形控制中的高程误差QC.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减小悬臂现浇梁线形控制中的高程误差 中铁四局新长铁路三站一线改造建设经理部连续梁线型控制QC小组 二00七年十一月 一、工程概况 通吕河特大桥位于宁启线南通至南通东段新建铁路I标段标DK281+705.32处,通吕运河特大桥全长3016.38m,中心里程DK281+705.32, 特大桥在DK282+203处跨越通吕运河,采用(48+80+48)m连续梁跨过。连续梁梁部为单箱单室结构;其中0#段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另10个悬灌段加1个合拢段采用挂篮悬臂灌注法施工(FCM);梁段节段长度从3.0m~4.0m按0.5m分段过渡,梁高度从6.4m~3.8m逐渐变化,梁底曲线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二、小组简介 在通吕运河特大桥连续梁开工之初,经理部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以项目总工为组长,项目队长、工程部长为副组长的QC小组,负责解决通吕运河特大桥连续梁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成员如下表: 三、选题理由 对于分节段悬臂浇筑施工的桥梁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已成结构状态(悬臂节段)是无法在事后进行调整的。为了确保成桥线形和顺利合拢,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 四、现状调查 调查一: 根据我单位以往在黄延、汾柳、诸永等工地的实际施工经验,对影响线形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 造成线形偏差的主要缺陷表 调查二: 在第一个1号块挂篮模板就位加固后,QC小组对挂篮、模板做了重点检查,发现虽然标高满足设计要求,但各吊带松紧不一,有的吊带呈松弛状态,挂篮支点与钢凳之间的间隙也较大,存在较大的隐患。操作工人的技术比较熟练,但普遍不精细,质量意识不强。针对以上情况,QC小组成员责令施工队马上整改至达到要求并制定奖罚措施。 在第1号块浇筑后QC小组做了一次详细的检查,结果如下: ①砼浇筑前后挂篮前上横梁的高程下降了15mm左右。 ②砼浇筑后箱梁顶面的高程比设计低了平均24mm,超出规范要求。 ③箱梁顶面平整度较差,达不到规范要求。 ④底板与0#块接头处有轻微错台,在5mm以内。 五、制定目标 根据现场施工的需要,确保顶面高程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20mm)内。 六、原因分析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及现场施工情况分析,箱梁高程偏差是影响悬臂浇筑梁线形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QC小组做了广泛的调查,全面的分析,用因果关系图汇总如下: 因果分析图 七、要因确认 原因一:未进行正规培训 原因二:模板只校正一次 现场调查发现立模后进行了一次检查,其他工序完成后未进行复核。 结论:要因 原因三:缺乏复核制度 现场调查发现测量由一人进行,无换手制度,容易产生误差。经现场检查发现:62#墩0#块大里程左侧模板调整按标高交底上调21cm后与其他三点相比明显抬高,检查测量记录发现读数错误。 结论:要因 原因四:后段砼浇筑张拉影响和砼自重产生的挠度 有限元分析方法施工模拟: 图1 悬臂施工过程从0#段至10#段逐步增长过程的模拟示意图 通过对悬臂施工阶段的模拟计算,得到各个阶段梁体的累计变形数据,依据这些数据,绘制出图2。其中特别是最大悬臂阶段钢索张拉完毕时的线型是我们进行施工控制的重要依据。 图2 悬臂施工各个施工阶段的模拟计算结果 分析可以看到,预应力和梁体自重挠度对于连续梁的线型影响比较大。 经施工前建模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发现张拉纵向预应力束前后加上砼自重的影响,箱梁前端的标高发生较大变化,在62#墩0#块预应力张拉前后测量发现:4个角平均抬高18mm,支点处下沉9mm。 结论:要因 原因六:仪器存在误差 现场使用尼康全站仪一台和苏州一光水准仪两台,施工前均在正规计量局标定,并在施工中按照规范及仪器有效期每半年标定一次,且测量后用其他仪器复测发现基本无误差。 结论:非要因 原因七:吊带受力不均匀 部分吊带未拎紧,呈松弛状态,嵌入连接器长度不足。 经现场检验,所有后锚吊带均预埋在梁体中不小于50cm,吊带用连接器联接处用红油漆标识嵌入长度,施工时拎足长度为止,施工前均对每个吊带严格检查,全部呈受力状态。 结论:非要因 原因八:挂篮支点下沉 通过受力分析可知,挂篮施工实际利用的是杠杆原理,支点位置受力最大,如果支点位置加固不牢下沉,前端下沉量将是支点变形量的两倍。而现场对62#墩0#块支点处标高测量发现:砼浇筑后标高仅降低1mm,可定为仪器误差(水准仪进度误差为3mm),忽略不计,无支点下沉的现象。 结论:非要因 原因九:吊带变形 现场观测发现62#墩1#块浇筑后,钢尺测量得出,前承重吊带比浇筑前平均增长6mm,存在弹性变形。 结论:要因 原因十:挂篮刚度不够 62#墩挂篮就位后,对挂篮堆载(200t)预压,卸载后现场仪器观测发现底模平台和横梁比卸载前标高平均抬高了8mm。 原因十一:分节段施工,看不到整体效果 现场观察是由于施工工序造成,不可改变

文档评论(0)

189****66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