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重元《忆王孙》“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全词赏析及注释
忆王孙①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②,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③。[注释]①忆王孙:此调始于李重元此作。②萋萋芳草: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③“雨打”句:刘方平诗:“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作者简介】李重元约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工词。《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四首,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例如第一首写闺阁愁思:佳人高楼远望,只见连天芳草,千里萋萋,而所思之人更在天涯芳草之外;又听得杜宇声声悲鸣,痛“不忍闻”。暝色渐入庭院,主人公在“雨打梨花”的滴沥声中步归绣阁,但心中愁思无疑比此前更加凝重,全词可谓写得一派愁气弥漫。?? 忆王孙·夏??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忆王孙·秋??飕飕风冷荻花秋,明月斜侵独倚楼。十二珠帘不上钩。黯凝眸,一点渔灯古渡头。??忆王孙·冬??彤云风扫雪初晴,天外孤鸿三两声。独拥寒衾不忍听。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译文】芳草萋萋,仿佛也忆念着在外的朋友。我凭倚在高楼,望着柳外的天空,黯自伤怀。杜鹃的叫声悲悲切切,令人不忍再听。天色临近黄昏,无情的风雨吹得梨花满地,我只好关上院门。【译文二】萋萋芳草让我思念郎君,杨柳树外楼阁高耸令人断魂,更不忍去听杜鹃声声哀鸣。天色临近黄昏,暮雨打落梨花独自紧闭院门。【评点】词人共作《忆王孙》四首,分别为“春词”、“夏词”、“秋词”、“冬词”,这是第一篇“春词”,写闺中女子的春愁。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写景,巧妙地传达出暮春时节闺妇独守黄昏、寂寞难耐的相思深情。第一句“萋萋芳草忆王孙”从刘安《招隐士》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中化出,点出时间节气,即暮春时节。随后“柳外楼高空断魂”一句,写女主人公登楼远眺,期望日思夜想的情人能马上归来。放眼望去,只见一条古路伸向远方,路旁柳树空自垂着柳枝,但离人在遥远的他乡,看不到一点儿踪迹,于是她情不自禁,悲从中来。“杜宇”句写杜鹃凄厉的鸣叫也让她备感伤怀,可见悲情之切。“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写黄昏将至,小雨淅沥,打得梨花满地,离情别绪进一步加深。女主人公本就愁绪满怀,再加上这凄风苦雨,岂不更加黯然销魂。她再也不忍看那满地的落花,匆匆地关了门户,不再见人。这一句言近旨远,写出了闭门人本已飘扬到天尽头的心,此刻也被闭门的动作拉了回来,并被深深地锁在心里。全词层层渲染,环环相扣,一直到收尾的“深闭门”,强烈的情感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宽广的空间去想象,可谓意味深长。芳草、杨柳、高楼、杜宇、梨花等意象常见于词人的词作中,由于经常被用于表达特定的情感,这些意象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具有了神奇的传情功能。而词人又不着痕迹地将这些传统意象巧妙地编织到一起,描绘出一幅更具有启发性的画面,从而使全词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此看来,词人借景抒情的功力之深以及想象力之丰富是不容置疑的。[赏析]词中简化了时空背景,也看不出抒情人的身份,但词中的神韵悠然而在,词中的境界在生活中随处可遇。“雨打梨花深闭门”最为佳妙,它不仅有画面美,还令读者想像字面后所未出现的女主人公,她恐是文学作品显意象外的“隐意象”。黄蓼园云:“高楼望远,‘空’字已凄恻,况闻杜宇?最后一句尤其比兴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体味象外之象的无穷意味。李重元,传世词作仅《忆王孙》四首(春词、夏词、秋词、冬词),这一首为其四首中的春词。此是第一篇,当为李重元所作。 这首词所表达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春愁闺怨。就其所用词语看,全词所用也无非是宋词中惯用的语汇,如柳外高楼、芳草斜阳、梨花带雨、黄昏杜鹃。但是正像有才情的作曲家仅凭借七个音符的不同组合就能构成无数美妙的乐章一样,这首词也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意象组合和不露痕迹而天然精巧的构思,描写了一个独立、不可替代的艺术形象。我们先看一看这首词的结构。这首词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思绪。那一份香眇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加浓,逐步显示的。在场景的转换上,词作又呈为一种由大到小,逐步收束,词终而趋于封闭的心态特征。此词起笔展示的是一种开阔的伤心碧色:连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轻飘扬到天尽头了。这一句,情与景都呈现出一种杳眇深微的特征。接下来,场景收束为田间路头杨柳、柳外高楼。继而,在杜鹃声声中,将到黄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景再次收束为小院梨花带春雨。最后,螟色入庭院,场景收束为一个无言深闭门的近镜头。可以想见,闭门人游荡在千里外的芳心也将最后回到常日紧闭的心扉内。词作结构由大而小,由外而内,由景生情,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