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学太极莫找劲(转)?一些初学太极者,拳架刚一打熟就找人推手,一推手就想将人发出,于是必然想找到发人的招式和劲法。有些教太极拳的师傅本身就对太极拳的整体修炼特点缺乏了解,认为太极拳也像其它拳种一样,靠一招一式打人,于是在“说手”过程中像拆长拳对子一样,师徒之间用固定的技法化发。其结果不仅破坏了太极拳八面支撑的弹簧劲,同时也使太极拳的技击走进了一个误区。?一、劲.推手.技击??老拳谱中有八门劲法,而故老传承的太极拳里,有为使学者熟习八门劲法的应用而发明了推手之法。近些年来又专门出现了太极推手竞技。太极拳架本已包含了十三式和八门劲法,甚至更多的技法和功力。最初的太极拳行功走架的目的不是为推手,而是为了修炼周身的松整劲和一触即发的弹簧力,使之在技击中不仅有一击必杀的攻击力,同时也拥有“一羽不能加”的防守力。但非常遗憾的是目前不少人练习太极拳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能推手,于是把太极拳的行功走架完全练成了推人的劲儿。??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无论是在各地公园内私下的友谊试手,还是每年举行的各种层次、不同级别的太极推手比赛中,有哪位冠军或其他优胜者用的是纯正的太极十三式,甚至一些获胜者原本就不是练习太极拳的,只是些身强力壮的摔跤或举重运动员。真没看见过哪位练了几十年太极拳、身上没有一点僵劲的大家,在比赛场上的推手较量过程中,能够轻松取胜那些浑身僵劲的摔跤或举重运动员。说透了,推手比赛本身是力量和技巧的较量,一些所谓的高手不过是在力量等同的情况下多掌握了一些技巧而已。太极拳与推手的关系是主辅与本末的关系,推手是练习听劲和试劲的辅助手段,既不能替代太极拳的修炼,也不是修炼的目的。??一些推了几十年的老练家,经常用“高买手”的方式来炫耀自己的功力,以招来更多的弟子。他让对方用固定的或不固定的招式和手法来推自己,因为推的速度慢,他有足够的时间差来调整自己的重心,变换虚实把你发出去。如果你和他搭上手,你就更吃亏了,他的那一套技巧你必须适应一段时间,于是他告诉你这就是太极内功。可是你如果练过拳击或是其它外家拳,以每秒两下以上的速度向他进攻,你看他还有没有内功。因为那些以推手自炫的人士大多都没练过松整劲和弹簧劲,不知道太极拳的八门劲法是整体劲修炼有成后自然产生的,反而在行功走架中找,找来找去身法八要找丢了,把太极拳的轻灵松整找没了,把拳架打得奇形怪状、笨拙僵硬,所以请太极拳初学者警而慎之。??二、劲不是太极拳技击构架中的惟一要素??受“一站就灵”的意拳影响,似乎任何拳法只要练出内劲就天下无敌了,于是中华武学变成了中华“劲学”。其实内劲只是拳学的基础,有了内劲之后,还应练习使用内劲的技巧及攻防招式、身体的感应能力和临敌的判断力。我曾就“太极十年不出门”的问题请教过我的吴式太极拳受业恩师、杨禹庭的入室弟子王辉璞先生,王先生告诫我:过去传统正规的太极拳练法,是先用3年的时间把身法打通、架子打顺,后用3年练出内气并敛之入骨,使身体具备能用于技击的松整劲和抗击打的弹簧劲,再用3年练习各种辅助功法及太极拳的各种器械,再练定活二种推手、大捋和烂采花(散手),最后一年还要与各门派的高手比试过招以验证所学。因此王先生说,现在练太极拳能达到的目的,也只能是得个好身体,谁敢说自己的拳能打人?不信你和那些练散手和拳击的人比一比,因为你没耗过那么大的功夫,没走那么多的过程,有内劲就能打人了???太极拳应用于技击,目前在国内外擂台赛上都没有先例。除了客观条件的原因外,就太极拳本身的修炼来看,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和严格的程序;即使这些都具备了,修炼者还要有超常的悟性和诸多先天因素。如果仅仅练出了太极拳的松整劲就能技击,那么太极拳也就不需要再追求意、气、神的境界和手、眼、身法、步的协调统一了,更何况你要找的劲仅是推人的劲儿呢???三、初学太极找什么???既然不让初学太极者找劲,那么总该让初学者学有目标吧。我建议初学者最好在家置一面穿衣镜,每天在镜子前练几分钟太极桩步和懒扎衣一类的有代表性拳架,来检验自己的身法是否符合拳谱要求。跟明师学拳之初别贪多,请明师多给自己“看功”,随时纠正身法上的偏差。我的老师王辉璞早年学拳时,先投的是京城武学大家高紫云先生的门下。高先生见辉璞师没有基础,就转而把他介绍给北派吴式太极的掌门人杨禹庭先生。杨师爷也怕辉璞先生练不出功夫有损自己的名声,就不让行师徒礼,只教王先生一个懒扎衣,约定好:回家练一年,如果能成再拜师。辉璞先生回家后天天对着镜子练。一年以后他进京拜师,才正式成了杨禹庭先生的入室弟子。身法入门后,再求遂顺,“遂”也含有“随”的意思,首先要上下相随。目前初学太极拳者因桩功浅、腿力差,在行功走架时多下快上慢,一整套太极拳可能会越打越快,上半身打得还有点太极拳的味道,而下半身恨不能一下子就悠过去。还有左右不能相随的现象,也属于不会转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北京西城区初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pdf VIP
- 越秀集团信息化规划更新咨询项目_标杆分析报告-20121121V2.5.pptx VIP
- 2024宁夏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VIP
- 洗瓶机推瓶机构原理及运动分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 任务二运输选择题之运输方式定性选择法.ppt
- 中职班主任能力大赛一等奖班级建设方案(精品).pptx VIP
- 电大 化工原理(上) 第五章单元作业.doc
- 网络工程师招聘岗位要求.pdf
- 虎门二桥锚碇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技术.pdf VIP
- 越秀集团_信息化规划项目_信息化规划(高层半小时汇报版)20091106v2.4.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