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玚、应璩年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目录 HYPERLINK 29 个直系封国,24 个庶支姬 姓封国,包括顿国与项国。 顿国建立国都后,在颍河以南、蔡国以北缓慢发展。西周时期,在周天子的 保护下,各诸侯国和平相处。但周平王东迁洛阳后,春秋争霸,弱肉强食,五霸 称雄,小国战战兢兢。顿国就曾受陈所迫。郦道元《水经注?颖水》记载:“颖水 又东,右合谷水,水上承平乡诸陂,东北迳南顿县故城南,侧城东注。《春秋左 传》所谓顿迫于陈而奔楚,自顿徙南,故曰南顿也。今其城在顿南三十余里。” 北顿南迁至南顿,公元前 496 年被楚国所灭,顿国前后约延续 500 多年的历史。 西汉时,顿国被一分为二,北顿设置博阳县,南顿设置南顿县;项国旧地设 置项县。三县归属汝南郡,东汉沿袭。 三国时,南顿县、项县归属陈郡。东阿王曹植徙封陈,改郡为国。后曹植子 曹志徙封济北,陈国复改为郡。 南北朝时,刘宋置南顿郡,领南顿、和城二县。北齐时,省郡废县,并入和 城。 ①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北京:中华书局,1963 年版,第 17 页 ② (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第 349 页 4 万方数据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 应氏发祥 《水经注?滍水》曰:“《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非成王矣。”《竹书纪年》 曰:“盘庚七年,应侯来朝。”可见应国在殷商时期已经是中原诸侯小国。 周成王初年,“三监”反叛,周公东征,三年之乱。“兼治天下,封国七十一,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成王四弟姬达被封在商时应国之地,成为西周重要蕃屏, 仍称应国。《应氏家谱》记载应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之后。武王克商后,封 其第四子于应(今河南鲁山县),为应侯。建立应国,应侯的子孙以封国为姓, 遂为应氏。 以国为姓是应氏的祖源,汝南南顿是其姓氏的发祥地。 显耀的应氏 应国国君后裔不忘祖根,以国为氏。到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秦朝名士应曜 隐居顿山,开基立祖。东汉时成为南顿望族,延至两晋,连续九代,三百余年, 文臣武将,英才连绵。从中原到江南,应氏后裔皆说:“发祥南顿,望出顿山。” 应氏家族最早记于史册是在西汉初期应曜,应曜隐居在淮阳山中,曾与当时 的“四皓” 同时被高祖刘邦征召,唯独曜不出。应曜坚决不去,隐居顿山,垂 钓在古城之西谷河上,耕读传家。在西汉 200 年间,应家只读书不做官,无一人 出顿山。因此被当时人称之“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应氏先祖以其名节 见称于世。 《义乌应氏家谱》记载:“应曜子洪,洪生子偃,偃生四子:应宏、应富、 应完、应宙。汉中兴时,诸子宦学并有才名。”西汉时期应氏,耕读自娱,淡泊 名利,超然世外,不谋官职,于顿山谷水中读书生活。 《后汉书》载“中兴初,有应妪者,生四子而寡。见神光照社,试探之,乃 得黄金。自是诸子宦学,并有才名,至玚七世通显。”东汉时期,应完之子顺, 应顺母亲守寡,独自抚养四个孩子,后得到黄金,用之供养孩子读书,四个孩子 都很有才学,到应玚时家族已七世显耀。应顺一改前汉时期家族隐居之风,入朝 为官,至东晋,连续七代,高官显爵,应顺的出现是其应氏家族显耀的开端,从 此应氏家族跻身于世族大家之中。应顺和帝时为河南尹,将作大匠,公廉约已, 明政事,生十子,皆有才学。据《后汉书》记载:“应顺字华仲,少给事郡县, 为吏清公,不发私书。举孝廉,尚书郎转右丞,迁冀州刺史,廉直无私。迁东平 相,赏罚必信,吏不敢犯。有梓树生于厅事室上,事后母至孝,众以为孝感之应。 时窦宪出屯河西,刺史、二千石皆遣子弟奉赂遗宪,宪败后咸被绳黜,顺独不在 5 万方数据 前言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中,由是显名。为将作大匠,视事五年,省费亿万。”HYPERLINK HYPERLINK HYPERLINK HYPERLINK HYPERLINK HYPERLINK HYPERLINK HYPERLINK HYPERLINK HYPERLINK HYPERLINK HYPERLINK \l br1④刘桢继承古诗的现实主义精神,有笔力 雕润很少,然自陈思以下,桢称独步。 遒劲的“风力”特点,刘桢为建安七子之一,是建安风骨的典型代表,因此,左 思风力其实也是对建安时期建安风骨的继承。《晋书·左思传》:“左思,字太冲, 齐国临菑人也。其先齐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因为氏焉。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 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由于西晋时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九品中正制,评定人才的 主要看家世的封爵和官位,左思从小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只因出身寒门,无法 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后来受到贾谧的赏识,成为“二十四友”之一,但左思不 愿依附权贵,像陆机、潘岳等屈膝于政治权贵下,追求繁复绮靡的文风,最终未 受朝廷重用。他敢于直抒胸臆,反映社会现实,笔力雄迈,继承建安风骨。他的 《咏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