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归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归纳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 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 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 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 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 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 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 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 细致的了解。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__李 清照所作《武陵春》,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 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女妇人独处之闲愁, 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 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 (1084—约11 51),号易安居士。北宋灭于金、举朝南渡 前生活舒适安定,与丈夫金石考据家赵明诚游于文艺;南 渡后,经历国破家亡的苦难,生活颠沛流离。前期词作主 要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思。后期词 作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 北宋灭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 )来到南方,故乡 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 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 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 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己经5 3岁了, 经历了国家败亡、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 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 活片段和思想感情。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 “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 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 中,词中最后不是说“只恐双溪胙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吗? 所以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 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 了此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 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 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打开 了方便之门。 二、品析名句。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 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 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 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 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 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一句:“风住尘香花己尽,日晚 倦梳头。”这两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凉, 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是用 “风住尘香”四个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 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 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 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 有余痕,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 发为不堪了。 此种开笔,最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 雨”神似,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而且情由千回万转后, 蓦地喷薄而出,具有震撼人心之力。当然,这不仅仅是一 般的伤春,而是寓寄着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 恸。首句陡起,次句平接,由景而入:“日晚倦梳头。”词 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 无心梳洗打扮,来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阑珊。 三、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 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 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 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意象具体含义: 景观类:如月(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 苦,渲染悲寂氛围。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如斜 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如:王致远《天浄沙秋 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望江 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植物类:杨柳,芳草多含离别之情。如,刘禹锡《竹 枝词》中言:“杨柳依依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又如 《送别》一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行为类:凭栏,多为思恋他人、发泻心中忧闷之意。 温庭筠《望江南》中“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吹奏笛、 笙、箫等,多暗含离别之苦、想思之情和内心孤独之境如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其言抒发其对人思恋之情。在了解意象 及其大体含义(大体,但不是诗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