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分原虫.pptVIP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 学 原 虫 概 论 一、形态 二、分类及学习种类 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 鞭毛虫:利什曼原虫 孢子虫:疟原虫,弓形虫 纤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痢疾阿米巴) (Entamoeba histalytica) 概 述 全球分布,感染者5千万 全世界年死亡4-10万人 我国感染率近1% 主要寄生在结肠,引起肠内阿米巴病、也可寄生于肠外其他组织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一、形态 一、形态 一、形态 一、形态 滋养体期 ,20-40?m,运动活泼, 内外质明显,内含红细胞 二、生活史 生活史特点 生活史重要内容 包囊?滋养体?包囊------基本生活形式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或成熟包囊(经口) 致病阶段:滋养体(结,盲肠) 好发部位: 盲肠 滋养体播散 肝(肝门静脉) 肺(横膈?胸腔) 脑(血行?脑静脉) 阿米巴致病因素 三、致病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诊断 (1)粪便检查:(阿米巴痢疾诊断) ① 滋养体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法。 取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 的新鲜粪便中挑取少许 黏液脓血便。 ② 包囊检查:适用于慢性患者和带虫 者的成形粪便检查,可作碘液染色。 (2)组织检查:(慢性痢疾和脓肿的诊断) 借助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直接观察肠黏膜溃疡并作活检,脓肿穿刺,虫体多在脓肿壁上。 2.免疫学诊断:用于阿米巴病的临床诊断和 流行病学调查。 (五)流行与防治原则 1.流行情况:为全球分布,国内据1988- 1992年调查,估计全国感染人数为1069万。 2.防治原则 (1)控制传染源:查治病人和带虫者。 (2)加强粪便管理和水源保护 (3)防止病从口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疟原虫 Plasmodium 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 三日疟原虫[P.Malariae,P.m] 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P.f] 卵形疟原虫[P.Ovale,P.o] 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另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病例。 一、形态 在RBC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鉴别虫种的重要依据 疟原虫基本构造相同-细胞膜、质、核 瑞氏Wright或姬氏Giemsa染色:核染成紫红色,胞质呈兰色,疟原虫消化血红蛋白产物-疟色素呈棕黄色 疟原虫在RBC内各期形态各不相同 间日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 三期六种形态 滋养体期:大、小滋养体 裂殖体期:成熟、未成熟裂殖体 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 1 滋养体(trophozoite)期 Fig. 1: normal red cell; Figs. 2-6: ring stage parasites (young trophozoites) 1.2 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经8~10小时,虫体增大,伸出伪足,胞质增多,出现疟色素(malarial? pigment) 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并出现能染成淡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Schüffners? dots)。 2 裂殖体期Schizonts 2.1 未成熟裂殖体 (immature ?schizont) 2.2 成熟裂殖体Mature schizonts 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排列不规则 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 疟色素集中成堆 3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疟原虫经过几次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雌性配子体(female ? gametocyte,即macrogametocyte)或雄性配子体(male gametocyte,即microgametocyte),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疟色素均匀分布于虫体内,核1个。 3.1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 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胞质致密,色深蓝 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 疟色素分散 1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5 核1个,但2个常见 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 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 ,呈“鸟飞状” 2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 体小结实,圆形,不活动 疟色素集中一团,黑褐色 原虫此时开始集中在内脏毛细血管 3 恶性疟原虫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8~36个,通常18~24个,排列不规则 疟色素集中成一团 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2/3至3/4 4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 新月形,两端较尖 核致密,深红色,常位于中央 疟色素黑褐色,分布于核周围 5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 腊肠形,两端钝圆 胞质色蓝而略带红 核疏松,淡红色,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