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doc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 经过市场调研与人才培养论证后进入课程开发阶段,课程开发总体经过三个步骤:1、开发专业技术课;2、调整公共基础课、拓展课、第二课堂;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一)开发专业技术课 开发专业技术课通过四个步骤三次转换,实现课程体系专业性与职业性的融合: 表5 开发专业技术课的步骤 企业工作 企业工作 学校教学 学习情境 典型工作 课程 实际工作 体现出专业性与职业性的融合 第一次转换 第二次转换 第三次转换 1步 2步 3步 4步 1、市场调研,进行实际专业岗位工作分析,提炼职业岗位能力并编制分析表,需行业企业专家论证 专业岗位工作分析是按照物流(服务)管理流程,将实际工作中的各关联任务所需的技能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理想工作。即提炼出岗位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使用工具、使用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任务间的相互联系、知识能力素养要求等方面。(见附表1) 2、校企合作团队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实现第一个转换,即实际工作向典型工作的转换,并行业企业专家论证 典型工作是指按照生产管理流程,将完成实际工作中的各关联任务所需的技能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理想工作。 典型工作的开发应本着专业管理与应用能力递减原则,可以分三个层次: 1、开发顶层典型工作群:具有设计规划与控制的综合能力,物流专业顶层工作群包括:如物流市场营销、国际物流货代与报关、物流财务管理、定制物流个性化方案等。 2、开发中层典型工作群:具有运作、沟通管理的专向技能、专向能力。物流专业中层工作群包括:如编制配送计划并实施运输与线路的确定、仓储与配送作业、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等。 3、开发底层典型工作群:具有操作、服务、收集等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物流专业中层工作群包括:物流设施设备操作、商品养护与管理、物流方案执行与客户服务等。 见表6典型工作群开发方法与步骤 表6典型工作群开发步骤表 根据职业能力开发典型工作群岗位群 根据职业能力开发典型工作群 岗位群 所需的职业能力 岗位任务 专向技能 归纳整合三个职业能力模块 岗位职责 综合能力 基本能力 基本技能 专向能力 底层典型工作群 中层典型工作群 顶层典型工作群 能力综合度递减原则 3、对“典型工作”进行教学加工,开发课程(解决课程如何来的问题),实现第二个转换即典型工作向课程的转换 教学加工应本着专业管理与应用能力递增的原则, 即首先根据底层工作群设置底层课程,底层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物流基础、办公软件、物流设施设备; 第二、根据中层工作群设置中层课程,中层课程包括: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组织与管理、物流包装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客户服务; 最后根据顶层工作群设置顶层课程,顶层课程包括:物流市场营销、第三方物流、物流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实务。表7体现课程开发步骤 表7典型工作向课程转换步骤表 底 底层典型工作群 课程n 中层课程 课程n 底层课程 中层典型工作群 顶层典型工作群 一级教学目标分解 课程n 顶层课程 能力综合度递增原则 4、实现课程向学习情境的转换(见表8) 表8课程向学习情境的转换表 底 底层典型工作群 二级教学目标 课程n 中层课程 课程n 底层课程 学习情境4 学习情境3 中层典型工作群 顶层典型工作群 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2 学习情境n 一级教学目标分解 课程n 顶层课程 能力综合度递增原则 (二)调整公共基础课,专业拓展课、第二课堂;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技术课程要求设计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术课接口部分内容,包括体育、德育、语文、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 专业拓展课的构建原则要遵照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规律,由浅至深,从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专业拓展——到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 (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以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专家论证)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能力的基础性、连续性、支撑性和递增性。 包括 1、制定基于规格教育的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品德与法律、体育、英语等 2、制定专业技术课,包括: 1)基于支撑与关联的课程:是关联性与支撑性的知识,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课程群。包括办公软件、物流基础、物流设备与设施管理、计算机网络基础、 2)制定基于功能的课程:是系统化应用知识,用于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和能力的课程群。包括仓储与配送、物流运输、物流信息技术、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包装技术 3)制定基于经验到形成策略的课程:系统化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群,包括顶岗实习、货运代理、市场营销等。 3、制定专业拓展课包拓职业资格认证、顶岗实习等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能力的基础性、连续性、支撑性和递增性、前瞻性。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