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学内科学内伤发热.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此外,有的患者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者,亦属内伤发热的范围。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提出了“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治疗原则。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对虚劳所表现的“手足烦热”,以小建中汤进行治疗,可以视为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 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辨证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所拟定的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使甘温除热的治法具体化。李氏又在《内外伤辨惑论》里提出以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发热,并对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作了明晰的论述。 朱丹溪对阴虚发热有较前深入的论述。 《丹溪心法.六郁》还创立气郁、血郁、湿郁、痰郁、热郁、食郁等六郁之说,对内伤发热的病机及治法有所补充。 《景岳全书.火证》中提出了“实火宜泻, 虚火宜补”的治则,并以右归饮、理中汤、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等作为治疗阳虚发热的主要方剂。 《症因脉治·内伤发热》最先明确提出“内伤发热”这一病症名称。 《医学心悟·火字解》把外感之火称为贼火, 内伤之火称为子火。认为治疗内火主要有四法:达、滋、温、引。 《医林改错》及《血证论》均谈到了瘀血发热的表现及治疗,使内伤瘀血发热的证治渐趋完善。 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和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以及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在有内伤发热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 因 病 机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一、首先明确为内伤发热,即非外感因素引起的发热。 一 般来说,内伤发热的特点是起病较隐袭,大多数持续时间较长,可数月或数年,所以应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内伤发热的表现较多,有的是低热,有的仅自觉发热,其热时作时止,或上午发,或傍晚发,或发无定时等,必须详细询问发热的特点、发热同时伴有的症状,以利于辨证。 二、在确定内伤发热后,首先应辨清是虚证所致发热,还是实证所致发热。其次,对虚证发热应辨清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的不同。实证发热应辨清气滞发热、瘀血发热,还是湿热所致的发热。 三、辨别与内伤发热相关的脏腑。如发热每因劳累而起,伴乏力、自汗、食少、便溏、或食后腹胀加重、病位在脾胃;发热常因郁怒而起,伴胸胁胀满,叹气得舒,口苦便干,病位在肝;发热因房室、劳倦太过而起,伴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夜尿频多,耳鸣,病位在肾。 四、部分病人可同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机引起发热,如肝郁血瘀、气阴两虚等。从病机的转化来说,可由实转虚,或因虚致实,而成为虚实夹杂之证。故临证时必须灵活辨别。 五、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治疗原则 实火宜泻 虚火宜补 应根据证候、病机的不同而分别采用有针对性的治法。属实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当配伍清热。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为主。对虚实夹杂者,则宜兼顾之,切不可一见发热,便用发散解表及苦寒泻火之剂。因内伤发热若发散则易耗气伤津,苦寒则易伤败脾胃而化燥伤阴,反使病情缠绵或加重 虚实夹杂 补泻两顾 分 型 论 治 1、 气虚发热 主证+气虚症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 血虚发热 主证+血虚症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3、 阴虚发热 主证+阴虚症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加减。 4、 阳虚发热 主证+阳虚症 治法:温补肾阳,引火归源。 方药:右归丸加减 5、 肝郁发热 主证+肝郁证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6、 瘀血发热 主证+瘀血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7、 湿郁发热 主证+湿郁症 治法:利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 医 案 陈某,男,48岁,干部。于1979年3月10日初诊。持续发热已1年。患者因在某农场劳累过度而引起低热,热势时高时低,最高体温达38.2° C ,经常持续在37.8° C左右,发热不 恶寒,遇劳则症加,以午前为甚,动则汗出不止,头目眩晕, 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入暮胀甚,大便时硬时溏,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