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中虚实结合常见的几种形式 借助想像虚拟意境 从对方起笔生情(对写) 借助梦境的描写化虚为实 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在一些抒情诗中,作者常常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想像将对方的言行摄入诗中,增强诗词的情趣,扩大诗词的意境,将所抒发的情感加以深化,也叫“对写”。 二、从对方起笔生情(对写) 自由讨论: 你知道哪些运用“对写”的例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月 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安史之乱,安禄山攻陷长安城,此时杜甫家人正在鄜州。但杜甫却被叛军拘禁在长安,中秋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山东兄弟、家乡亲人,而是想像着家乡的亲人如何思念自己。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通过想像远在鄜州的妻子思念自己来增强思乡念亲之情。 这种立足对方来想象的写法,更能委婉含蓄、曲折有致地表达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评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问:本诗第三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练习(一) 答:①运用想象(对写)的手法。(1分) ②诗人撇开自己,从相思的另一方来写,写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1分) ③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深挚的思乡之情。(2分) , 四、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诗词中当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表达的时候,诗人常常不是空洞地抒情,而是借助修辞,特别是比喻手法化虚为实,使表达的情感易于捕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 煜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 观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 “愁”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然而在古代诗词中诗人们却把这“愁”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让愁有了数量、有了重量、有了长度,让我们可感、可见、可闻。 课堂总结 命题方式: 请从“虚与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简要分析。 请指出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 ①分析实写内容,简要描述(诗中实写…或…是实写) ②分析虚写内容,简要描述(诗中虚写…或…是虚写) ③点出此手法的艺术效果及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 附: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①使…形象更丰满; ②使…感情表达更充沛,更淋漓尽致; ③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 上述可见,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由浅而入深。 练习(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偶成 (宋)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①前三句实写:松荫之下柴门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对的蝴蝶不停地飞舞,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这些都是眼前之景。②后一句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想象之景。③虚实相生,交织成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后作业 1.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2.背诵《三峡》。 * *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江苏省清江中学 王媛媛 知识目标: 1.掌握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正确运用诗歌表达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情感目标: 掌握诗歌抒情委婉含蓄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写”的基本特征及用法; 2.正确运用诗歌表达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课前练习: 展示相关微课内容 2010年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