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大事记(公元282年-1992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 德 大  事  记(公元282年-1992年)    晋      太康三年(282年)   析侯官地置温麻县,宁德属温麻县地。    南朝·梁      大通二年(528年)   建鹤林宫道观于霍童山。    唐      开成年间(836~840年)   析长溪之宁川及古田县之东北地,置感德场,隶长溪县。    五代·后唐      长兴四年(933年)   升长溪县感德场为宁德县,隶长乐郡。    宋      开宝四年(971年)   支提山建寺,御赐华严禅寺匾。   咸平三年(1000年)   析宁德关隶镇置关隶县(今政和县)。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   支提山产紫灵芝15株。   天圣六年(1028年)   十一月,废宁德等地官办盐场。盐田归民经营。   景祐三年(1036年)   建孔庙及讲堂,办县学。   景祐四年(1037年)   全县有户1460,口未载。   皇祐元年(1049年)   宁德等县均设置常平仓,储粮备荒。   熙宁七年(1074年)   宁德县二都设飞泉驿。   元祐四年(1089年)   邑人林圭与圣泉寺僧养誉聚集百余家,筑堤作堰,围垦西陂塘,垦田748顷。   大观二年(1108年)   建灵溪书院。   建炎二年(1128年)   七月,建州叶侬攻宁德县。   绍兴十四年(1144年)   五月,连降大雨,房屋被淹,人畜多受害。   六月,皇帝下诏救赈灾民。   绍兴十六年(1146年)   宁德大雨,庐舍漂流,人畜多溺死。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   陆游任宁德县主簿,倡学言诗,学者多从之。   乾道元年(1165年)   四至六月,连月不雨,农作物枯死。   淳熙十年(1183年)   八月己未,淫雨,洪水猛涨,淹濒海房屋,死多人。   庆元年间(1195~1200年)   朱熹在宁德晦庵书院、石堂、龙角山讲堂等处讲学。   宝庆年间(1225~1227年)   主簿丁大全筹募资金,雇用技工,用石块铺设通罗源的白鹤岭道。   德祐元年(1275年)   虎浿文峰村建仁丰书院,陈普在此任教。 元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   县治火灾,殃及民居二百余家。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升长溪县为福宁州,宁德县隶属福宁州。   至正七年(1347年)   七都农民李六起义。   至正十二年(1352年)   八月,红巾军江二蛮率其子江铁驴等攻克宁德城关。    明      洪武元年(1368年)   城关东门与峬源村(七都),分别设立课税处。   洪武二年(1369年)   改福宁州为县,宁德属福州府。   洪武七年(1374年)   庙学火灾,殃及百余家。   洪武十三年(1380年)   宁德县莒洲村民谢如苗、谢马桥等鸠工凿石疏浚霍童溪上游河道,以便流运木材。   正统十四年(1449年)   七月,邓茂七部攻宁德县,取累年册籍制甲。穆洋(今福安穆阳)谢绝四率民兵击败之。   景泰三年(1452年)   设河泊所,负责渔课征收。   景泰五年(1454年)   七月十四日夜,飓风拔木,害禾稼,航海多覆溺。   景泰六年(1455年)   五月十四日,洪水暴涨,害稼。是年饥荒。   景泰七年(1456年)   在周墩设泗洲桥铺,传递寿宁至宁德、古田、政和3县文书。   天顺七年(1463年)   通令各乡建社学,其社师由县官考选,时常稽核。   天顺年间(1457~1464年)   畲民钟通达迁入九都柴坑开基创业。   成化十三年(1477年)   三月,老虎入城。   成化十八年(1482年)   七月十九日夜,暴雨,山崩屋坏,压死人畜甚众。水涨十余日,田禾尽死,是年饥。   成化十九年(1483年)   六月十九日,海啸,乡都塘田俱陷。后虽修复,然田涂泻卤,数年不收。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三月二十六日,淫雨,山坑水涨,泻如建瓴,山田尽陷。   六月地震,九月又震,兼疫病流行。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连旱,田禾不植,草木俱枯。   弘治二年(1489年)   十一月,海寇劫七都,尚书林聪家御赐宝物被劫一空。   弘治五年(1492年)   三月,老虎纵横乡村,伤人畜。   弘治六年(1493年)   六月初八夜,大雨,冰雹大如卵,屋瓦皆碎,人畜死无数。   弘治十年(1497年)   七月,淫雨,至十五夜,西乡北洋山大风雷电,山溪水涨,顷刻水高二丈许,冲毁田庐桥梁,人畜死者无数。陈洋坂刘庆一家20余口全溺死,唯一小童在别乡幸免。   弘治十一年(1498年)   九月八日,降大霜,霜杀稻禾,西乡绝收,余皆得半。   正德三年(1508年)   五月至七月,天旱不雨,田禾尽枯。   七月七夕,凤池境官井兜

文档评论(0)

33991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