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灼伤事故的原因
(1)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被高温汽水烫伤;
(2)带电作业产生的电弧:高压触电时,两电极之间的温度可高达1000℃---4000℃,接触处可造成严重的烧伤;
(3)明火作业时不慎烧伤;
(4)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意外与人接触时烧伤;
(5)不安全装束:高温作业人员穿着化纤衣物,接触高温时衣物着火烧伤;
(6)其他物理性和化学性灼烫:包括蒸汽的突然泄漏与可燃性气体的突然燃烧等造成的灼烫伤。
1.1危险性分析
下列事件均有可能造成灼烫伤亡事故:
1.1.1蒸汽裸露管道、压力容器爆炸、损坏高温蒸汽泄漏;
1.1.2压力容器检修时,高温蒸汽喷出;
1.1.3违反操作规程导致高温蒸汽泄漏;
1.1.4检修时防护措施不完善;
1.1.5碱回收炉喷火、溶解槽喷出溶液、蒸发器泄漏、没有可靠防护装置;
1.1.6烘缸表面、汽头及管道泄漏,喷出汽体,无警示标志;
1.1.7蒸球蒸汽管道、阀门泄漏喷放仓喷出浆液;
1.1.8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不当造成灼伤。
1.2灼烫事件类型
1.2.1火焰烧伤;
1.2.2高温物体烫伤;
1.2.3化学灼伤;
1.2.4物理灼伤。
1.3事件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1.3.1热力系统中管道、阀门的高温蒸汽泄漏;
1.3.2锅炉本体的锅筒、人孔、减温加压器、连排扩容器、除氧器、加热器、热煤渣;
1.3.3高低压电放弧;
1.3.4烘缸、汽头、管道泄漏或裸露;
1.3.5分气缸、阀门、管道泄漏或裸露;
1.3.6热风包、阀门管道泄漏或裸露;
1.3.7蒸球、喷放仓泄漏;
1.3.8碱回收炉喷火、溶解槽容物;
1.3.9黑液蒸发器泄漏;
1.3.10贮存或使用强酸、强碱、生石灰等化学原料;
1.3.11在运行检修过程中带高温的设备,均可能造成灼烫伤亡事故;
1.3.12实验室烘箱及加热后的容器。
1.4事件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
1.4.1灼烫伤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现肿胀、水泡、疼痛;
1.4.2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烧伤,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1.5事前征兆
1.5.1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无保温层或脱落;
1.5.2检修高温的管道容器时未配备防护服;高温蒸汽泄漏;
1.5.3在作业过程中,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及穿戴防护服、手套、防护面具;
1.5.4接触化学药品时。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触电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科报告。
3.1.2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科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
3.1.3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安全科及部门负责人。
3.1.4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1.5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6灼烫伤亡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现场急救原则:迅速脱离致伤源,立即冷疗,就近急救和分类转送专科医院。对于不同的致伤源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3.2.2火焰烧伤: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或用衣被等物扑盖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增加头面部及呼吸道损伤。
3.2.3热液烫伤:应立即将被热液浸湿的衣服和饰物脱去,如果与皮肤发生粘连,不得强行脱烫伤人员的衣物,以免扩大损伤烫伤表皮。
3.2.4化学烧伤:受伤后应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脱去,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尽可能地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但对于生石灰烧伤应先擦尽生石灰粉粒,再用水冲洗,以免生石灰遇水产热,加重烧伤。
3.2.5电烧伤:立即切断电源。
3.2.6冷疗:不但可以减少创面余热对沿有活力的组织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创面的组织代谢,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减轻创面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在病人可以耐受的前提下温度越低越好,可用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