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强度汽车钢板氢致延迟断裂敏感性测试及评价规范—编制说明.docxVIP

超高强度汽车钢板氢致延迟断裂敏感性测试及评价规范—编制说明.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 《超高强度汽车钢板氢致延迟断裂敏感性测试及评价规范》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迫于能源及环境压力与日俱增,节能型及新能源车正成为新的汽车市场增长领域。轻量化是推进汽车节能减排发展目标的关键技术领域,而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基础,当前以热成形钢,DP钢,TRIP钢,Q&P钢,M钢,TWIP钢等为代表的超高强钢材因其在安全性能,减重,工艺性能,成本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已成为各大车企推进其相关车型产品轻量化发展最为倚重的一类轻量化用材。 目前,随着汽车用钢强度级别的逐年提升,当钢种抗拉强度≥1000MPa以后,其氢致延迟断裂趋向性显著提升,已成为制约当前超高强度汽车用钢成熟应用的一大关键技术问题。近年来针对超高强度汽车用钢的氢致延迟断裂已得到了国内外汽车业界的高度重视,对此各国均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及应用性研究。其中,针对抗氢致延迟断裂性能测试评价技术方法的研究又是重中之重。多年来,国内外对此已开展了大量研究,相继得出了多种技术方法,代表性方法诸如恒载荷法,慢应变速率法,准静态拉伸法,氢渗透法,断裂力学试验法等,然而截至目前尚未形成能在行业内通行的技术标准,大量研究成果尚难以直接用于指导各类超高强汽车用钢的生产及产品制造。近年来国外已有部分车企及钢铁企业基于己方产品开发技术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氢致延迟断裂测评标准,但国内目前依旧处于空白阶段,对于当前国内广大汽车主机厂而言,迫切需要尽快制定出可满足其超高强汽车用钢应用需求,且合理可行的超高强汽车用钢氢致延迟断裂性能测评技术标准。 基于上述分析,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行业机构牵头下,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内广大骨干车企,零件企业及钢铁企业,在参照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制定出满足我国汽车行业需求的超高强汽车用钢氢致延迟断裂测试及评价技术规范。中国标准化协会于2018年8月1日批准本标准立项,并将《超高强度汽车钢板氢致延迟断裂敏感性测试及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制定列入2018年计划,中标协标准立项通知编号:[2018]XXX号。 2、工作过程 (1)~2018年3月31日,本标准编制团队初步建立,并针对团队所涉各单位技术、人力物力、资源的整合,协同推进标准制定事宜达成共识,并联合开展了标准编制前期调研工作。 (2)~2018年5月31日,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基于前期国内外行业发展现状调研资料、各团队成员研究成果及提供的合理化建议基础上编撰了标准初稿,并在重庆进行了第一轮研讨会广泛听取了行业意见。 (3)~2018年8月31日,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团队在北京汽车工程学会参加了标准立项会,顺利通过立项。 (4)~2019年3月31日,团队通过微信群、网络会议等形式,团队提出了第二轮修改完善意见系列。 (5)~2019年7月31日,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基于第二轮团队内修改建议,进行了标准完善,编撰了第二版标准文件,并如期提交送审稿至学会。 (6)~2019年12月31日,后续本团队将按照学会流程,参加专家评审会议等活动,并在2019年年底完成按照专家组建议对标准的第三轮完善,并向学会提交最终的版本,并实现在行业内的发布公示。 3、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主要参加单位 成员 主要工作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冯毅、赵岩、马鸣图、宋磊峰 本规范指定牵头单位、规范起草、规范试样及规范夹具、成组测试参考数据、C-SAE规范委员会报备、数据处理分析等、起草单位落实。 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路洪洲 参与规范起草、组织会议、C-SAE规范委员会联系。 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 王建锋 参与规范起草、提出要求及验证。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詹华、崔磊 参与规范起草、提供典型钢材。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刘波、杨琴 参与规范起草、提出要求及验证。 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祁学军、姜发同 参与规范起草、提出要求及验证。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李军 参与规范起草、提出要求及验证。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阚洪贵 参与规范起草、提出要求及验证。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韩志勇 参与规范起草、提出要求及验证。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孙垒 参与规范起草、提出要求及验证。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 贾彩霞 参与规范起草、提供典型钢材。 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张益龙、刘景佳 参与规范起草、提供典型钢材。 鞍钢蒂森克虏伯(重庆)汽车钢公司 蒙菁 参与规范起草、提供典型钢材。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胡宽辉 参与规范起草、提供典型钢材。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 周庆军 参与规范起草、提供典型钢材。 本钢集团有限公司 刘宏亮 参与规范起草、提供典型钢材。 东北大学 易红亮

文档评论(0)

雄霸天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