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中的 几何学”(京教杯入围)——北京101中学邱静教学材料.docx

“折纸中的 几何学”(京教杯入围)——北京101中学邱静教学材料.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北京市中小学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 展示活动 教学设计 “折纸中的几何学” 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 年级:初三 学科:数学 姓名:邱静 注: 本课例是“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2016年教师培训项目——协同创新”的首批示范课例,指导教师:王建明; 也是市级规划课题“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示范课例. 【整体说明】: 邱静老师的“折纸中的几何学”一节课,是对整体把握数学课程(UMC)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是一次实践活动课的新理解,是一次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很好落实。 一、本节课的学科主要特点 1. 本节课清晰地理解“折纸几何学”与“欧式几何学”的异同。折纸几何继承了欧式几何的所有公理,同时又利用折纸的具体操作,扩大了欧式几何的公理体系,特别是折纸几何学中可以解决三次多项式方程的根。本节课的三等点是折纸几何学与欧式几何学尺规作图的共同部分。 2. 本节课通过在一个正方形的纸片折出“三等分”点,展现了经验几何、综合几何与几何代数化(方程与函数用于几何的研究)的基本过程,体现了学科知识内容的纵向发展与横向联系。 二、本节课的学生学习特点 1. 学生的初次折纸(三等分点)往往都是依据直观经验,在尝试中寻找正方形纸片边缘的三等分点。这个学习过程与经验几何的发展历史是及其相似的。经验几何与经验数学也是许多数学学习的开始。 2. 初中学生对欧式几何公理化体系与公理化思想,已经初步掌握。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或实践活动后,有些学生开始做出理性的思考:如何用欧式几何的公理体系,论证三分点的存在,如何用尺规作图的方法“折出”三等分点。这个过程就是欧式几何公理化思想运用的学习。 3. 当正方形纸片边缘的二分点与三分点都已经折出(或尺规作图)得到后,寻求正方形纸片相邻边缘的x分点与y分点,就是几何代数化的学习。 以上的三个阶段,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不断发展,学生的一次折纸活动就如一次几何学发展历史的浓缩版。 三、本节课的数学核心素养 六个数学核心素养,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与直观想象。 1. 在学生第一次折出三等分点的学习中,首先是经验与直观想象在发挥作用。 2. 直观想象之后的学习,学生依据欧式几何公里体系,把折纸抽象为正方形的一条边的三等分点,是建立在几何抽象与几何论证基础上的。 3. 在把二等分与三等分的情况,做一般化推广后,数学模型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方程与函数成为了解决一般问题的基本模型。本节课的具体模型xy+x+y=1,实际上是一条双曲线,对未来学生高中阶段的函数学习提供直观基础。 ——王建明教授 授课题目 折纸中的几何学 使用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上) 授课年级 初三 设计思路 选择“数学实验”的原因:第一,在200万年的发展中,可以说人类是通过动手活动积累经验,再有逻辑推理;对学生来说,虽然学习的几乎都是现成的、理性思维的内容,但是还应该有动手操作活动,这不仅符合课标要求,而且与人类学观点“个人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是自相似的”保持一致.第二,作为北京市课题“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核心成员,进行过数学实验的思考、尝试,更将对数学实验的探索和实践作为自己的专业特色发展方向; 选择“折纸活动”的原因:第一,折纸门槛低,操作方便,覆盖面广,第二,折纸有完整的公理体系保证,第三,期望像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拿一个有意义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成的领域.”; “三条线的设计”:第一,知识技能方面:引导学生折纸得到边的三等分的三种方法,并感受数学实验“思行结合”的特点;第二,通过折纸活动,初步感受几何学的几个发展阶段(经验几何、综合几何、解析几何、变换几何等),从多角度认识几何学的价值和多样性;第三,在观察、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培养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接触过数学实验(如剪纸折纸,制作模型等),但动手机会不多,动手能力不足,而且抽象思维还需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还不够深刻; 虽然重点学习“古典几何”、“几何变换”,也经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但没有较系统地了解几何学以及数学史的发展阶段,也没有细致体会过其中的了不起的思想和价值,对学科的崇拜、敬畏之心还须通过亲身感受来建立. 教法分析 为了体现数学实验的特色,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操作;当学生思维有障碍时,教师适时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在学生发现问题之处,适当点拨,并且进行提出问题的角度的指导,使教师一直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 学法分析 学生利用已有的几何知识、代数知识、动手活动经验等作为研究新问题的基础,探究正方形的边的三等分点,由此学生不

文档评论(0)

youngyu03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