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账的识别方法与治理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I 假账的识别方法与治理对策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系 ××× [摘要]无论是研究新形势下的会计发展,还是研究会计的国际协调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人们的注意力已不再停留于讨论会计的作用与地位上,而是倾向于那些凸现在会计理伦与实务之中值得争论的假账问题。如何识别假账的方法和找到合适的治理对策已成当代会计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核心问题。 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做假的原因、手段及其防范与治理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企业、企业财会人员和财务中介机构的做假现象,并提出防范与治理会计假账行为将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安稳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快社会风气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从而造福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整个市场、整个行业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因此,企业、企业财会人员和财务中介机构都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坚持自身的立场和原则,强化会计假账的预防意识,切实做到从各个细微处防范与治理会计假账行为。 [关键词]会计假账; 财会人员; 财务做假; 假账防范与治理 目 录 TOC \o "1-3" \h \z \u 1会计假账产生的原因分析 1 1.1体制型假账原因 1 1.2客观型假账原因 2 1.3主观型假账原因 2 2 会计假账的常用手段 4 3 假账的识别方法 5 3.1简单基本面分析,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5 3.2利用报表发现问题 6 3.3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 6 3.4会计电算化情况下的审查 7 3.5查账方法的运用 7 4会计假账主要危害 8 5假账的治理对策 9 5.1统一会计政策,全面实行新会计准则 9 5.2修改和完善法制,减少会计假账收益值 9 5.3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管制 9 5.4创建优秀会计文化的对策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PAGE 1 1会计假账产生的原因分析 1.1体制型假账原因 体制型假账为不可避免、不能根治的会计假账,即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法律制度环境中,体制型假账不可能消除,它与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同时存在,并且其强度与该法律制度的漏洞和失控时间密切正相关,即凡是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发达、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其体制型假账的程度就大,反之就相对减弱些。因而体制型假账的主要治理途径就是随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及体制型假账的危害状况,加快法律制度体系的创新,并不断完善健全,把体制型假账控制在最低程度、将假账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1.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会计监督机制主要指社会监督中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在我国由于部分注册会计师自身业务水平有限,管理体制不合理,加之职业道德的淡化等原因,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很难保持“独立性”,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导致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2.激励与约束监督机制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在组织中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在我国许多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自我发挥和创造的积极性。从激励机制方面来说,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经营绩效得不到正常的机制补偿,久而久之,对物质生活质量的追求就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物质上的不满足加上心理上的不平衡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从约束监督机制方面来说,由于处于改革的年代,可变因素太多,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设监督,经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无人约束也无人敢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发其“偷懒”动机;另外没有恰当的监督机制,增加经营者“为所欲为”行为。这样,造成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就使得理性个体有了实施违规行为的依据,因而促成了个体的违规行为,“五十九岁”现象、“穷庙富方丈”现象屡见不鲜。 国有企业“穷庙富方丈”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国有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经营者行为的约束监督失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普遍失真,虚盈实亏、资不抵债的现象不能得到及时防范和治理,直至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或管理者贪赃枉法的事件被揭露后才发现。从而,说明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成为引发会计假账的根源之一。 3.信息披露制度变迁 信息披露制度变迁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来说的,在自愿信息披露弱化的情况下,强制信息披露成为加强信息披露的必然手段,在“充分披露的市场哲学”已经替代了“买方自己小心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