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储存结构和环境保护(书稿).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煤炭堆存结构和环境保护 第 1 章 煤炭储运和露天堆存结构 1.1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 我国正处于能源消耗强度最大的工业化发展中期,经济稳步增长必将导致能源消耗的持续增 长,而且到能源消耗高峰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出现的世界性分工促 使加工业向我国转移,加速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我国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是缺乏可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大量的 石油、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我国的经济发展、钢铁及冶金、建材、工业、火力发电、北方冬 季供热、人民生活取暖等所须能源主要依靠煤炭,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但我国煤炭资源的分 布极不均衡,主要赋存在中、西部地区。煤炭消费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以及东南地区。资源赋存 与能源消费地域的错位布局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基本格局。为此,我国先后建成了大秦 和朔黄两大煤炭运输通道,煤炭经铁路运至北方港口装船下水,运往东部以及东南地区。煤炭作 为中国的基础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因此,随着经济的快速 发展,这种运输格局还将持续存在。 (1)煤炭产销及调运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煤 炭,其生产量和消费量快速增长。我国煤炭生产量已从2000年的12.99亿吨增加到2008年的27.88 亿吨,年均增长 10.01%;煤炭消费量从 2000 年的 13.2 亿吨增加到 2008 年的 28.5 亿吨,年均增 长 10.1%。随着煤炭消费的不断增长,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已由 2002 年的 66.3%上升到 2007 年 69.5%。 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情况单位:亿吨 表 1-1-1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02年 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煤炭生产量 10.8 13.61 12.99 14.55 17.22 19.92 22.05 23.73 25.26 27.88 煤炭消费量 10.55 13.77 13.2 14.16 16.92 19.36 21.67 23.92 25.86 28.5 煤炭消费占 76.2 74.6 67.8 66.3 68.4 68 69.1 69.4 69.5 能源比重(%)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7)》,2008 年为快报数。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三西”(指山西、陕西、蒙西地区,下同)、河北、河南、山东、安徽、 贵州、新疆等地,其中,“三西”占我国煤炭储量的约三分之二,2008年“三西”等 8 个主要煤炭生产 省区煤炭产量超过 18 亿t,其中“三西”地区产量约占全国的 47%。而我国煤炭的消费地区则主要分布 在华北、华东、华中及华南等经济发达的沿海等地区。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及消费的不均衡,使煤炭的生 产与供应基本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并且我国今后煤炭的生产有逐步向西北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煤炭 消费则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错位布局导致我国煤炭运输已经形成以“三西”煤炭基地为 核心的“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总体格局,并相应建立了北、中、南三大铁路运输通道和秦皇岛、天 《煤炭堆存结构和环境保护》 煤炭堆存结构和环境保护 津、唐山、黄骅、青岛、日照、连云港等 7 大主要煤炭下水港。2007年,铁路运输煤炭 15.44 亿t,公 路调运煤炭 5.0 亿 t,内河港口煤炭吞吐量 2.44 亿 t,沿海港口完成煤炭吞吐量 8.19 亿 t,其中下水 量 4.45 亿 t。我国曾经是世界第二煤炭出口大国,但因国内供应紧张的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善, 预计今后十年内我国煤炭出口量难有增长。 制气 我国的煤炭主要用于电力、冶金、 炼焦 1% 工业 17

文档评论(0)

杨燕燕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