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损害赔偿疑难问题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侵权损害赔偿疑难问题研究 摘要:侵权损害赔偿是指赔偿义务人或其替代责任人就侵权人的侵权行为给赔偿权利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不言而喻,侵权损害赔偿分为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无论是人身损害赔偿还是财产损害赔偿都是法律赋予受害人的一种救济手段,其主体范围包括赔偿权利主体和赔偿义务主体,客体范围包括受害人因人身、财产损害所遭受的财产损失。我国现行法律在人身、财产损害赔偿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承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尽管法律在人身、财产损害赔偿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但是,法律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这一属性又决定了其调整作用的滞后性,这又决定了法律规范本身又不能完全调整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笔者在审判实践中对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新情况、新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大家共同探讨,权作引玉之砖。 一、人身损害赔偿主体范围的确定。 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赔偿权利主体和赔偿义务主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第三款规定“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该解释就“赔偿权利人”和“赔偿义务人”仅作了概括性的规定,具体谁是“赔偿权利人”,谁是“赔偿义务人”并没有列举。笔者认为,人身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就是受害人,包括直接受害人和间接受害人两类;人身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就是责任人,包括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两类。 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主体范围的确定。显而易见,直接受害人是侵权行为损害后果的直接承受者,是当然的权利主体,这里不作赘述。间接受害人是侵权行为损害后果的间接承受者。间接受害人包括为直接受害人负担医疗费、丧葬费等遭受财产损失的近亲属和利害关系人;因直接受害人致残、致死而遭受精神损害的近亲属和利害关系人;残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及死者生前实际扶养的、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实践中,对上述第一类间接受害人权利主体的范围容易理解和把握,这里不作阐述。第二类间接受害人实际上是“精神损害抚慰金”权利主体范围。人身损害不仅会给直接受害人带来精神痛苦和精神创伤,还会给一定范围的近亲属和利害关系人带来精神痛苦和精神创伤,从而引起对这些近亲属和利害关系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权利主体作了进一步规定。实践中,如何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权利主体范围?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受害人被致残时,该受害人当然是“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权利主体,同时,其近亲属因该直接受害人被致残也遭受精神痛苦和精神创伤,甚至比直接受害人遭受精神痛苦更深,如对幼儿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人身伤害,直接受害人本人由于智力或其他原因无法对所遭受的痛苦进行评价,而其近亲属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可能更大,此时,其近亲属作为间接受害人应当成为“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共同权利主体。第二,受害人死亡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为原告;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而“近亲属”是个法律用语,我国不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所规定的范围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笔者认为,“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民事诉讼,其权利主体的近亲属范围应依据民法规定的近亲属范围来确定。第三,被致残、致死受害人的近亲属,未必都是“精神损害抚慰金”权利主体;不是被致残、致死受害人的近亲属,也可成为“精神损害抚慰金”权利主体。如果有证据证明该近亲属没受到精神痛苦,如分居多年、视为路人甚至仇人的夫或妻;多年不相往来的养父母子女、继父母子女;非同胞或者非完全同胞的兄弟姐妹等,则不能成为“精神损害抚慰金”权利主体。相反,和被致残、致死的受害人关系特别亲密的其他亲属或朋友,未婚妻或者未婚夫,如果有证据证明其因受害人的致残、致死遭受巨大精神痛苦的,也可以作为“精神损害抚慰金”权利主体。当然,我们对这些间

文档评论(0)

137****48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