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北大荒”系列之—回到连队.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远的北大荒 回六连 摄影、制作:王旭东 音乐:多情的土地 2011年9月3日 这些农业机械现在看来并不是最好的,但我们当时绝对是没有的。 当年翻地的大犁是需要人坐在拖拉机后面操纵的。那可遭罪了,坐在外面,蚊虫叮咬,履带扬起的土尘,一天下来只有眼球和牙齿是白的。现在全是悬挂式的,一个驾驶员坐在拖拉机内就可操纵。 这已经是淘汰的播种机,但比起我们当年使用的还是要好。 播完小麦后,防止大风将种子吹出来,需要将地面压实的镇压器。这是我拉过的农具,现已经废弃不用了。 终于在农具场看到我们当年开过的拖拉机了,车号是163,因为改装成推土机才得以幸存,但也早已废弃不用了。 这是已经废弃不用的轻耙,是用来切碎翻好的土地的。一台拖拉机同时牵引三组,作业宽幅有十几米,每天下班前都得向轴承内注油保养,很是费事。 *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三辆轿车载着我们沿着正在施工的高速公路向六连驶去,车速可以开到140码。这儿要提一下,当年我们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3团6连。通信地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铁字401信箱。够牛的吧! 沿途一派秋收景象,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也就10分钟左右,车子开到了皖峰下坡处,由于通往六连的公路正在施工无法通行,我们沿着六连的6号地,驶上了田间小道。前方已看见6连的晒场了。 连队到了,公路修了一半。旁边的水库,是我们当年参与挖的。 夏天,我们知青在这儿游泳,洗澡;冬天,宽阔的湖面是最大、最好的溜冰场。我还记得当我学会滑冰后,只要有月亮,晚上都到这儿滑冰,一个人蹬着速滑冰刀,驰骋在光滑的冰面上,那种感觉,真是爽极了。 熟人见面分外亲,大家迫不及待地攀谈起来。 白色墙面的房子就是当年连队礼堂的位置,我们在里面学习,听报告,文艺演出,当然也开过所谓的“批斗会”。老照片是当在礼堂前拍的,其中有4人这次回来了,你能找出来吗? 李志清,安徽人,联合收割机手,很老实本分的一个人,至今仍住在六连。看着他那饱经沧霜的脸,我们唏嘘不已。 别小看这个茅房,它可是当年知青用得最多的。冬天,零下20多度,上个厕所不容易,全靠百米冲刺。当然,起夜,就在宿舍门口方便了。 卫生室边上紧连着连队的小卖部和连部、收发室。知青们看病、领取家信、包裹和报纸,到小卖部买些生活日用品。这里是连队最热闹的地方。 进入小卖店,想起当年自己在这儿买饼干,一买就是好几斤。早上吃饼干、喝牛奶的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延续至今。只不过饼干改成了面包。 这是我当年住过的宿舍(左数第二个门)。 临返城前特意在门前留了个影,穿着打补丁的裤子,脚下还看得出一片刚开化的积攒了一个冬天的尿冰坨子(天太冷,夜里,宿舍的知青就地方便了),骚味扑鼻。 出了小屋,沿着当年知青用后山砂石铺过的路,我们开始在村中转悠。 村里显得十分破败,且没有人气。因为连队明年就要完全拆除,搬迁到场部,所以对付着过一天算一天,这也未尝不是好事。 看着这些老屋,当年有近十来户知青结婚成家后住过。知青走后,又不知换了多少房东了。 土地承包后,个人买的收割机停放在路边。 这些屋前屋后的小道都曾留下过我们知青的足迹 李作双,比我们小不了多少,现仍住在这里。他当年开的是铁牛55,一种专门跑运输的拖拉机,经常跑迎春,算是个好差事。我回沪探亲时,还专门为他代买过一块上海牌手表。岁月不饶人,老了! 杂乱不堪的屋子里,现在多住些外来打工种地的雇工。 当年大田副连长的小儿子,我们在时,他还不到十岁,很聪明的一个人。他也还住在连里。小时的他是一个十分讨人喜欢,可爱的“小萝卜头”。 没想到知青当年钉在自家门上木板条竟然还在。后来的房东也够懒的,几十年也没换过。 看到他,我又激动了。他不就是当年我们叫他“小孩”的刘新波吗?也是机务上的,开28型的运输拖拉机,现在成了小老头了。 看着这两个当年和我们知青混得不错的朋友,能见上面真不容易啊! 每天干完活,我总要开着拖拉机沿着这上山的路去油罐加油。 我们往村子后山走去,当年没有这么深的草木。站在山顶,可以将整个村庄和周边的地号一览无余。 这是后山5号地,种满了玉米。这年头,玉米产量高,效益好,很赚钱。 我们用过的收割机是需要拖拉机牵引的,现在全是自行的。 这房子是当年农具场上的材料库。我们可以在这里领到农机零配件,工作服,洗手的肥皂、手套和保养机械的各种润滑油。如果能从保管员手里领到新的工具,就十分高兴了。当然,夏天还到这儿来自己冲苏打汽水喝。 保养间内,我似乎还能看到我自己满身油腻,带着193机车的一班人马,忙出

文档评论(0)

189****66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