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人民版讲义:必修二专题六专题核心素养提升含答案.docVIP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人民版讲义:必修二专题六专题核心素养提升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把握“主题·主线”——41题考什么·怎么考 文明之源——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热点解读——为什么考] 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色,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看,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生态理念和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当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典例感悟——怎样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湖州太湖溇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因为有了太湖溇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熟、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 ——陈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 材料二 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得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材料一“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因为有了太湖溇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水利灌溉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始建于春秋时期”得出起源较早,据材料二“自粗耕进于精耕”“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得出小农经营,精耕细作,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得出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据材料一“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得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据材料二“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并结合所学得出,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 答案:(1)原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国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水利灌溉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 (2)特征:起源较早;小农经营;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有利因素: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 [主线梳理——归纳备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 方面 特点 农业生产模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 经济重心 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 工商业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结构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突出“个性·见解”——42题考什么·怎么考 末日曙光——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热点解读——为什么考] 无论是从经济基础,还是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都不难看出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即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了衰落。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纪,经过清朝的康乾盛世后,封建社会也走到了末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逐步瓦解着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专制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危机,而且清朝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到鸦片战争前夜,它已衰相尽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很大距离。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