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的探究.docVIP

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的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的探究   摘要:本文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将建筑工程、园林绿化、市政公用工程等方面的设计与施工统筹考虑、有效衔接、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形成了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技术。   关键词: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8-(页码)-页数   1.问题的提出   在规模宏大的城市化进程中,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大型地下室、停车场、地下商场等地下空间结构应运而生,设施、设备齐全的城市在带给人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城市绿地大量减少,城市绿化覆盖率降低,市民住宅区附近缺少可供乘凉、游憩的场所,并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从而危害着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结合“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笔者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将建筑工程、园林绿化、市政公用工程等方面的设计与施工统筹考虑、有效衔接、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形成了建筑节能种植屋面生态雨水综合循环利用技术。该技术在满足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的同时,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施工方法,改善城市区域小环境,可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为市民就近提供乘凉、休憩的场所,并减轻城市热岛效应;通过“渗、蓄、滞、排、用”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吸纳储存雨水,减轻局部内涝和城市排水压力,实现生态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2.设计思路与原理   在大型地下室、停车场、商场等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屋面设计方案中采用倒置式屋面、种植式屋面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改变城市区域小环境,把这些城市地下空间结构上方变成一块块城市绿地公园,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即为市民就近提供乘凉、休憩、游乐的场所,又能吸附灰尘、降低噪音、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遮蔽烈日、调节温度湿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屋面构造设置由下往上分别为:结构顶板、找平层、防水层、保温层、找坡层、隔根层、排(蓄)水层、聚酯无纺布隔土层、种植土和植被。这种构造设置充分发挥各构造层的特性优势、弥补各自不足,在满足城市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一方面由保温层、找坡层、隔根层等做防水层的保护层,使防水层处于稳定的环境中,免受外界气温等因素的破坏影响,极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聚苯板保温层、种植土等提高了地下空间结构屋面的保温隔热效果,地下空间结构内冬暖夏凉,建筑节能效果达到节能65%的要求。   配合园林设计合理堆筑种植土,形成浅盆地形态,人行通道等需要硬化的部位采用填砂基层、有孔面砖等措施方便雨水渗透,种植土下设置排(蓄)水板,将排(蓄)水板与集水沟通过专用排水篦子连通,集水沟再与集水池相连,并将种植层表面设置的排水沟也与集水沟、集水池相连,集水池与市政排水系统相连。这种系统设计在赋予种植层快速的水、气流动循环系统的同时,将雨水分散储存在种植土壤、排(蓄)水板、集水池里,待需要绿化用水时,通过抽水泵等自动滴灌系统,将集(蓄)水池中的水输送到需水处,集水池储满后,多余的水通过管道排入市政排水管道,通过“渗、蓄、滞、排、用”结合的方法,将建筑设计、园林设计与市政设计统筹考虑、有效衔接,有效吸纳储存雨水,减轻局部内涝和城市排水压力,实现生态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3、关键施工技术要点   3.1基层处理   该系统砼结构顶板需全隐蔽,防水质量要求高,对防水薄弱环节应加强基层处理,确保。如侧墙和顶板上的预留孔洞、埋件、电器和给排水管道等,都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不得在结构和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再打洞凿槽;给排水系统的管道应在防水层施工前安装完毕并试压检验合格,各种管道节点的密封处理应符合防水施工要求;混凝土结构顶板面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蓄水、淋水试验和雨后检查,修补发现的渗漏点,对结构的局部缺陷位置做好记录,以便局部增加附加防水层;穿过车库顶板的管道与结构间应嵌填密封胶,在管道根部浇筑高度不小于100mm,直径比管道大100mm的混凝土坎台固定管道,并作为密封胶的保护层和防水层的基层。   3.2防水层施工   该系统可选用SPU涂膜防水和复合铜胎基的SBS改性沥青根阻防水卷材复合防水层,即满足屋面规定防水性能要求,又具有根阻、耐穿刺性能,有效保证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SPU涂膜防水层应分两次涂刷,在薄弱部位附加涂膜层固化、干燥、无气孔或气泡时,可涂刷第一层涂膜;否则,应用橡胶刮板将混合料用力压入气孔,再补刷涂膜后,才能涂刷第一层涂膜。第一道涂膜固化不粘手时,即可在其上均匀的涂刷第二道涂膜,涂刷方向应与第一道的涂刮方向相垂直。SPU涂膜涂刷不得在淋雨、低于5℃的环境条件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