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 蔓状血管瘤: 常侵袭皮肤,肌肉,和骨组织,范围大;多数由静脉,也可由动脉和动静脉瘘组成;瘤外常见蜿蜒的血管,有明显的压缩性和膨胀性;部分有血管杂音;累及骨组织的青少年,肢体可增粗,增长。 八、囊性肿瘤及囊肿 诊断要点 皮样囊肿 囊性畸胎瘤,呈圆形或哑铃状,浅表者好发于眉梢或颅骨骨缝处,表面无异常,无压痛。 2. 皮脂腺囊肿 皮质腺排泄受阻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多见于皮脂腺分布密集部位如头面即背部。表面有皮脂腺开口受阻的小黑点。囊内为皮脂腺与表皮角化物的油脂样豆渣物,易继发感染。 3. 表皮样囊肿 明显或不明显的外伤所致表皮进入皮下生长而成的囊肿。多见于易受外伤或磨损部位,如臀部,肘部。 4. 腱鞘或滑液囊肿 非真性肿瘤,由浅表滑囊经慢性劳损诱致。多见于手腕,足背肌腱或关节附近,圆形,坚硬感。 治疗要点 1、腱鞘或滑液囊肿:可加压击破,抽出囊液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或手术治疗。 2. 其余三种:均应手术治疗。 (四)生物治疗 免疫治疗:卡介苗,短棒状杆菌,麻疹疫苗等(主动免疫)、IL-2 · INF。 基因治疗:基因工程技术 1.8 肿瘤治疗 (五)中医中药治疗 辅助治疗 应定期随访,通常用3年、5年、10年的生存率来表示其治疗效果。 1.8 肿瘤治疗 体表肿瘤——是指来源于皮肤,皮下组织,皮肤附件等浅表软组织的肿瘤。 第二节 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一、皮肤乳头状瘤 系表皮乳头样结构的上皮增生所致,同时向表皮下乳头状伸延,易恶变为皮肤癌。 诊断要点 1.乳头状疣 (1)非真性肿瘤,多由病毒引起; (2)表面乳头状突出,见多根细柱状突; (3)有时可自行脱落 2.老年性色素疣 (1)多见于头额部近发际、显露部位或躯等; (2)高出皮面,黑色,斑块样,表面干燥; (3)基底平整,不向表皮下延伸。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密切观察瘤体的生长速度,如局部扩大增高;出血破溃则有癌变可能。 2.手术治疗: 怀疑癌变者,局部切除 老年性色素疣 二、皮肤癌 诊断要点 1.皮肤基底细胞癌 (1)好发于头面部,来源于皮肤或附件基底细胞 (2) 发展缓慢,呈浸润性生长 (3) 破溃者呈鼠咬状破溃边缘 (4) 很少有血道或淋巴道转移 皮肤基底细胞癌 分型: 浅表型:皮损表浅,好发于躯干,多个粉红色平坦型病变,类似银屑病、湿疹或脂溢性皮炎。 结节溃疡型:最常见,表皮覆盖的丘疹,类似毛细血管扩张症,中心部常见溃疡 硬化型:形态多样化,一般为黄白色和苍白色,边界不清,术后易复发 色素型:皮肤呈深棕色或黑色素样,与恶性黑色素瘤类似,容易误诊。 治疗:对放射线敏感故可行放疗,也可手术切除。 2.鳞状细胞癌 诊断要点: (1)早期可呈溃疡,常继发于慢性溃疡或慢性窦道 (2)表面呈菜花样,边缘隆起不规则 (3) 底部不平,易出血,常伴感染致恶臭 (4)可局部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 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 区域淋巴结清扫,放疗亦敏感,但不易根治。 三、痣与黑色素瘤 1、 黑痣:为良性班块 皮内痣:痣细胞位于表皮下,真皮层生长后可高 出皮面,表面光,存有汗毛,很少恶变 交界痣:位于基底细胞层,向表皮下延伸,局部 平扁,色素深,痣细胞易受激惹,受外 伤或感染后易恶变,多位于手和足。 混合痣:两者同时存在。 黑痣 治疗 1. 一般治疗: 皮内痣可定期观察 2. 手术治疗 交界痣和混合痣: 亦早期切除,送病理检查。切除时强调完整切除,忌作不完整的切除或化学烧灼。 2、黑色素瘤: 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白种人,澳大利亚为高发国家,起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细胞。 部位:皮肤、口腔、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粘膜、眼球睫状体、虹膜及脑膜的脉络膜等处 年龄:35-55岁和65岁两个高峰 病因:( 1 )紫外线照射 ( 2 )色素痣 恶变:多有遗传家族史,巨毛痣8-10%恶变,发生于特殊部位如头皮手掌足底阴茎,常为交界痣,摩擦容易恶变 ( 3 )内分泌 :雌激素增加发生恶性黑素瘤的危险性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 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性黑素瘤的可能: ①颜色:杂色常为恶性病变的信号, ②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