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历史故事.docx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张骞通西域 张骞与疏勒 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早已为人们所熟悉。? \o 公元前128年 公元前128年(西汉武帝元朔元年),张骞在被匈奴扣押13年之后,到达了中亚阿姆河上游的大月氏,本来想与大月氏结成政治、军事联盟,与汉朝从东西两面共同夹击匈奴,结果却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但张骞是一个有心人,尽管一路上历经艰险、九死一生,却没忘了将沿途各地有关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民族风俗等情况一一详加记载,这对汉武帝筹划反击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战争,是极有帮助的;就是对今天的我们,这些资料也是万分宝贵的。? 张骞的确是我国历史上不同寻常的人物。对于想了解喀什历史的人来说,张骞的不同寻常之处,还表现在正是他第一个发现了喀什在历史上的不同寻常之处。大约在公元前128年的某一天,前往大月氏的西汉特使张骞,带着他的忠实助手甘父,一路披星戴月、风尘仆仆地来到天出以南的重镇疏勒城,这是当时西域36国之一疏勒国的首府,也就是今日的喀什市。? 张骞进得城来,很惊奇地发现,疏勒城居然同中原的城镇一样,有很像样的街道和市场店铺。可以想见,当时的城里城外,车水马龙;驼队马帮,熙来攘往;行商坐贾,比比皆是;杂货纷呈,琳琅满目。更有趣的是,市场上人们的各类服饰,一个个绚丽多姿;所操的各种语言,一阵阵嘈杂如潮--是一个五方杂处的国际市场。? 疏勒城市场上的畅销热货,当然首推帛、锦、绮、缎之类的中原丝织品,其次多有月氏细毡;大秦(古罗马)琉璃、安息(今伊朗)香料、罽宾(今克什米尔)麻布、大宛(在今中亚乌孜别克斯坦)骏马、于阗(今和田):玉石与龟兹(今库车)铁器等等;本地自产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想必也不少。? 张骞曾在西域生活多年,也曾走遍天山南北的各城郭小国,如果按狭义的概念理解西域,疏勒城的这种商贸街市,可算独此一家。也就是说,疏勒城堪称为我国新疆古代的第一座商业城!? 于是,根据张骞提供的资料而撰成的《汉书·西域传》中,整个天山南北只有“疏勒国”条文内,赫然记载着“有市列”(有商贸街市)这样的话。? 2100多年前的疏勒城,在整个天山 \o 南北何 南北何以能独“有市列”,而且又能生意兴隆通四海呢?还是张骞说得妙:因为疏勒城“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大月氏、大宛与康居(在今中亚哈萨克斯坦)都是中、西方小丝绸之路”上必经的要道,而疏勒城恰好又是这条要道上当其要冲的关口。? 疏勒城因古代国际丝绸贸易的产生、发展而孕育成长,又因其为“丝绸之路”的要冲关口而形成“市列”并商贸发达。? 远在我国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500多年的时候,中国丝绸已经传到了四方。古希腊人见到“色彩像野花一般美丽,质地如蛛网一样纤细”的中国丝织品,简直不能相信世界上居然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物品。那些贵族富豪们都以身着丝绸为荣,个个竞相争购而后快,即使丝绸与黄金等价,也在所不惜。相传古罗马皇帝恺撒晚上穿了一件全绸的袍子去看戏,就曾让全城人羡慕嫉妒的不得了,以致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可见,中国丝绸作为国宝,作为中华民族古文明的象征,是多么强烈地吸引过古代的西方世界。? 于是,西方与中国之间的丝绸贸易,便成为古代世界上运销最远、规模最大的商品。? 于是,东起中国长安,西达罗马帝国之间长达700公里贩运丝绸的商路,就逐渐变成国际间穿梭般频繁往来的热线大道。这就是古代贯通欧亚大陆的著名的“丝绸之路”。? 于是,沿着这条热线,丝绸贸易犹如催化剂般,在强烈的经济刺激下,使西域的一系列城郭小国以惊人的速度繁荣发达起来。以疏勒城为首府的疏勒国,就是其中很有名气的—个。? 7000公里,即使在今天也是个很吓人的里程。可以想象古代的任何商队,想在“丝绸之路”的两端走个来回,都是难如上青天的。但是,各国的商品仍然还是成年累月、浩浩荡荡地分头涌进欧洲和中国市场。这不是鬼使神差,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丝路途中有着许多商品集散、中转站。在国外。 \o 印度 印度、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国都自觉地、甚至迫不及待地充当着这种商业流通中介的角色,因为这实在是有利可图。而在中国境内,最理想的商品集散、中转地,则莫过于当时的疏勒城。? 沿着丝路北道,疏勒东接玉门、敦煌,西达月氏、大宛,北抵乌孙、康居,南通罽宾、印度。地理交通方面这种四通八达之势,造就了疏勒既是运输枢纽又是商品中转站的必要条件。疏勒城的商贸经济不发达,那才真成了怪事。? 在地势上,疏勒西倚葱岭,东对瀚海。西去的商队,沿途饱尝戈壁沙漠之苦到达此地后,前面将有嵯峨险峻的葱岭等着他们去攀越;东往的贾客,刚从海拔四五千米的葱岭之间活着下来,在这里稍定惊魂之后鼓勇再行,也是大有必要。对于艰难跋涉辗转于丝绸之路任何方向的商旅、使节,都不能不承认疏勒城是他们集结休整的理想之地。? 既然能在这里集结休整,各国商队何不就在这里将携带的货物倒手集散,互通有无,各取所需便掉头回返呢?答案当然是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01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