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课件.docVIP

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胃肠病学》 (李乾构主编,科学出版社, 1993年)。 (1)主症:脘腹胀满,腹部外形胀大而触之无积聚、痞块;或虽自感胀满 而腹部不大,触之无积聚、痞块。 次症:可伴有肠鸣、矢气、大便不调、嗳气、纳差、畏食、腹痛等胃肠道症 状。 (2)发病季节: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3)发病特征:多缓慢起病,或轻或重,根据虚实寒热之不同,而有相应 的脉症表现。 具备主症,参考次症以及第( 2)、(3),即可诊断为腹胀满。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 III 功能性胃肠病》(DouglasA.Drossman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8年)。 必须包括下列 2 项: (1)3 个月内至少每月有 3 天反复出现腹胀感或肉眼可见的腹部膨胀。 (2)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F D)、肠易激综合征( IBS)或 其它功能性胃肠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近 3 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 肝郁气滞证:脘腹胀闷,连及两胁,每于情志不畅时加重,善太息,嗳气 频作。舌质淡红,脉弦。 2. 脾胃湿热证:脘腹胀闷,口干口苦,肢体困重,食少纳呆,小便短赤,大 便粘涩不爽。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3. 脾虚湿阻证: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渴不欲多饮,便溏不爽。舌质淡舌 体胖大,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滑或脉沉滑。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黄芩、白芍、香附、藿香、枳实、白术、 旋覆花、代赭石、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丸、四磨汤等。 2. 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理气消胀。 推荐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芩、黄连、金钱草、半夏、茯苓、生白术、 陈皮、香附、枳壳、焦槟榔等。 中成药:枳实导滞丸等。 3. 脾虚湿阻证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和中。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生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炒白扁豆、枳实、 厚朴、砂仁、党参、藿香、香附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二)特色疗法 根据情况选择以下 1~2 种特色疗法配合口服中药治疗。 1. 敷脐治疗 (1)肝郁气滞证:香附、青皮、木香。 (2)脾胃湿热证:黄连、豆蔻、厚朴。 (3)脾虚湿阻证:砂仁、公丁香、白术。 操作方法:研末醋调,制成厚约 0.5cm、直径约 1.5cm 左右的糊状药饼,敷 于肚脐(神阙穴)上,再覆以纱布敷料, 8 小时后去除,每日一次, 5 天为一疗 程。脾虚湿阻证可先施艾灸,再用药敷脐。 艾灸方法: 先在肚脐周围铺上约 0.5cm 厚的脱脂棉层, 取药粉末适量, 填充 肚脐,上放置一直径约 3cm、厚度约 1mm姜片,再取艾绒适量,做成直径约 2cm 的艾柱,置于姜片之上,点燃,行隔姜灸。时间约 30 分钟,以局部出现红晕为 度,清理肚脐,隔日一次。 注意事项: (1)对醋皮肤过敏者可尝试采用水调治疗。 (2)腹部皮肤损害或皮肤易过敏者慎用此法。 (3)敷贴时间不宜延长,防止过敏或感染。 (4)敷脐隔姜灸时注意肚脐周围厚敷脱脂棉,谨防烫伤。 2. 针刺治疗 主穴:天枢、大横、足三里、中脘、内关、关元、气海。 配穴:肝郁气滞证加双侧太冲、膻中。 脾胃湿热证加内庭、曲池、丰隆。 脾虚湿阻证加脾俞、太白、阴陵泉、三阴交。 操作方法:取以上主穴,随证选2~3 个配穴,肝郁气滞证、脾胃湿热证用 毫针进行中强刺激,脾虚湿阻证用毫针进行中弱刺激,留针10~20 分钟,每 5 分钟行针一次,每日针刺一次。也可用电针进行针刺。 注意事项:(1)治疗前应严格消毒,防止局部皮肤感染。 (2)选择舒适体位 施针,避免在疲劳、饥饿状态下施针。 (3)全身性皮肤病患者不宜采用此法。 3. 耳穴压豆治疗 主穴:脾、三焦、交感、皮质下、腹。 配穴:肝郁气滞证加肝、胸、结节。 脾胃湿热证加胃、艇中、耳背脾。 脾虚湿阻证加肺、膀胱、小肠。 操作方法:取以上主穴,随证选1~2 个配穴,用王不留行豆贴压,行点压 手法,中弱刺激,保留 24小时。每次取一侧耳穴,左右耳交替, 7 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1)治疗前严格消毒,防止耳廓感染。 (2)耳廓冻伤或有炎症或 病人在疲劳、饥饿状态时不宜用此法。 (3)治疗期间嘱病人每天按压数次,以加 强刺激。(4)夏季留针时间可适当缩短,防止过敏或感染。 (四)健康指导 1. 生活起居:适当活动,以散步、慢跑为主。 2.饮食调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食至七分饱即止,清淡低脂饮食,多食新 鲜蔬菜和水果等富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减少肉类、脂肪类、豆类及甜食食物 摄入,避免进食辛辣油炸之品,忌烟酒。 3. 情志调摄: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三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