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及其各部分药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三七及其各部分药效?? 2010-12-20 13:51:38|??分类: \o 中医 中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三七,始载《本草纲目》,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又名金不换、田七,此外,被称为“三七”的还有:菊科植物菊叶千里光的全草或根,叫做菊叶三七或土三七。本文主要是关于五加科三七的资料整理和收集。《本草纲目》中记载:“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知,金不换,贵重之称也。”山漆意思是这种植物长在山里,把它搞碎涂在伤口上便能止血,而且能使伤口较快地粘接愈合,后谐音称为三七。不过据民国《马关县志》杂类之五载:“三七者,必种后三年始成药,七年乃完气。”大概也与其命名有关。 ? ? 一、三七全株各部分简单说明: 三七主根:俗称头或者头子,指质量为500g的干燥 三七主根个数。比如说20头 三七表示500克重量有20个左右三七,30头就是500克有30个左右三七,头数越少表示三七越大,质量越好,等级越高。 ? 三七芦头(俗称:剪口):准确的说是长在土里的 三七与长在土外的三七杆连接的关节部位。但是同等情况下含剪口的三七比不带剪口的三七便宜,等级低一些;但通常只有大三七才会出现这个情况,比如15头,20头;所以买大三七一定要注意看看是否带剪口,比如20头三七如果是带剪口的价格540元,不带剪口的是590元,差价较大; ? 三七侧根(俗称:筋条)和须根(俗称:毛根或绒根):就是指 三七的支根,根据粗细划分,中部直径大于0.4cm支根的叫筋条,须根及中部直径小于0.4cm支根的叫绒根或毛根,它们都有药用价值,只是相对三七主根便宜一些; ? 春三七:摘除花籉后采挖的三七,一般三七花是8月份采摘,就是采摘 三七花后采挖的三七叫春三七,这个时候采挖的三七饱满,质量高; ? 冬三七:就是留种后采挖的三七, 三七花7,8月份现蕾,如果8,9月份采摘干燥就是常说的 三七花,但三七花如果不采摘长到11.12月份, 三七花就会变成红色的三七红籽,俗称三七种子,留种后采挖的三七就是冬三七,质量较差; ? 三七茎叶:三七植株茎和叶的干燥品,都有药用价值; ? 三七粉:本应是三七主根部经粉碎后的初加工制品,不过目前市场上的三七粉多用三七根的废弃物,筋条、绒根、茎叶,几乎全株入药,有的甚至掺杂其他有害杂质,口感苦味很淡,但口服后不化杂,颜色由黄到灰;真正的三七粉颜色黄绿,口感苦,口服化杂。 ? 三七切片:鲜三七主根经切片干燥后的初加工制品。 ? 三七花:三七尚未开放的花蕾,每年6-8月份采摘,是整株三七中药用价值最高的三七皂苷含量最高含量高达13%以上,当然年份越长的三七越好,如三年花,四年花等。 ?? 二、各部分详细介绍 ? 三七主根: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张锡纯认为其性平),归肝、胃、心、肺、大肠经。三七与人参同属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曾有过论述,他认为三七其有效成分之高,远远超过人身和西洋参。民间说法称,三七具有“生打熟补”的功效。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能治跌打劳伤;服熟三七(用鸡油炸黄食用),能补血强身。 ? 【功能与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各种出血症,跌打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疮痈肿痛等症。 《本草纲目》“三七,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 ? 按网上查到的资料,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 ,但是在罗大伦老师的博客里看到《神农本草经》里就已经有记载,查了两个版本的《神农本草经》,在台湾倪海厦注的版本中确有记载,摘录如下: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无毒 【主治】三七为散瘀定痛要药,功能散一切恶血,保一切新血,治血瘀成肿成痛,外敷能消肿止痛。为云南白药之主药。 【倪注】举凡内外伤,诸烂疮等都可以用,镇痛止血。 ? 另外还有些资料记载如下: 《玉揪药解》三七“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三七破瘀血而不伤新血,止出血而不留瘀血。所以出血性疾病、瘀血性疾病都能治。 《本草新编》:“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之中则更神。盖止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止而有安静之休也。” ???????《本草求真》:“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痛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故凡金刃刀剪所伤,及跌扑杖疮血出不止,嚼烂涂之,或为末掺,其血即止。且以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经水不止、产后恶露不下,俱宜自嚼,或为末,米饮送下即愈。” ???????《医学衷中参西录》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