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最厉害的八大天机.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易经》中最厉害的八大天机! 《易经》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用!取其精华,拿来即用。总结几个《易经》最厉害的玄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希望倾诉,所以不吐不快;因为希望分享,所以广而告之。但是,说出去的话,再也不能收回。 ▌二、大怒易失礼 一旦怒从心头起,恐怕下一步很多都会诉诸肢体动作,遑论礼节?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从源头解决:制怒! ▌三、大惊易失态 如同曹刘论天下英雄刘备惊掉了筷子一样,大德刘备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很难。如何面对大惊而不失态?我的理解就是让心时刻保持安住。 ▌四、大哀易失颜 这里的颜,不光是指颜容、仪态,更多的是指精神状态。面对种种哀伤甚至哀痛,在宣泄过心底的苦与恸之后,需要节制,需要顺变,别让颓废从此左右自己。 ▌五、大惧易失节 恐惧或诱惑之下,意志不坚的人会失去原则与底线。此时,真正的猛士会抬头、直面,真正的勇士会坚定、坚持。 ▌六、大醉易失德 大醉之时,其言往往会多妄语、绮语,其行往往会多出格、差池。自己觉得是一时之为甚至完全不记得,但不排除别人会暗记于心,并以此来做出判断。所以,小酒怡情是最好的,大酒不光伤身,更易失德。 ▌七、大话易失信 不轻诺,诺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即行。拍胸脯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量与能量。 ▌八、大欲易失命 这跟老话讲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点近似。为什么失命?因为把「欲」视为了生命的根本与全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要知道,福报都是修来的,而不是争来的。道教是传入台湾最早的宗教。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唐代中叶就有道士进入台湾。 传入台湾的道教以正一道为多。由于正一道主要以符纂科仪为主,所以台湾道士重醮仪,以持戒清修的全真道士罕见。台湾正一道士又分红头师公和乌头师公两种。红头师公着红道冠用红布包头,以掌加持祈祷为主,主要度生,下有三奶派、金天派等。乌头师公着黑道袍用黑布包头,以掌握葬祭为主,度生也度死,下有瑜珈派、灵宝派、老君派、天师派等。乌头师公与红头师公相比较,乌头师公较重视整套的仪式,不论科仪、唱腔、动作、服饰、音乐等极为注重与讲究,而红头师公则不受章法所局限,断章取义只取部分科仪,且常与乩童搭配,画符派药,调符派药,调神安营与祭煞除灾1。而无论是红头师公或乌头师公,大都由福建传入。正如《光复前道教在台湾的发展状况》一文所言:乌头师公大由泉州与漳州传入,……红头师公则受闽影响甚多2。曾在闽台两地做过深入调查的法国远东学院研究院院士劳格文认为:台湾北部正一派道士来自漳州,南部灵宝派道法多传自泉州3。台湾著名道教研究者刘枝万认为:台湾的红头道士,首先是刘厝派在清代初期就已经由刘师法从福建漳州传入台湾北部,林厝派相当晚,大约在一百五十年前才由林章贵从漳州传入。从这种传播过程来看,可知其源渊在闽南4。为了加强对台湾道教的管理,清代乾隆台湾负责掌管道教事务的道会司和嘉庆时期的道会司,都是从闽南来的。 福建道教对台湾道教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两地道士法师的道场科仪基本一样,特别在闽台道教主要教派,更是关系密切。如三奶教曾为台湾道教主要教派之一,在台湾有很大影响,一些其它派别,尤其是台湾南部的道士,不但模仿闾山派的生动科仪,而且也在执行科仪时在头上绑红布。台湾南部的乌头道士也如法炮制,以增加他们科仪的内容5。据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萨索介绍,道教于1590年开始传入台湾,传教者是出身福建漳州的闾山三奶派道士,当时传道于台南6。三奶教以陈靖姑为神,配以义妹林九娘和李三娘,合称三奶夫人,而陈靖姑的师傅,相传是闾山的许真君,其法术为闾山正法,故又称闾山派。三奶教的发祥地是福州,后流播福建全省,直至传入台湾。英国人约翰?坎普耳士曾在台湾北部闾山道场进行考察,观察了闾山派道士所主持法场仪式的全过程,撰写了《台湾北部闾山道士们法场科仪的演练描述》,详细记载了闾山派道士驱邪疗病过程,其极为繁杂的科仪,整整持续了一整天。观其整个过程,神坛后面挂着三幅三奶派的守护神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的神像,整个过程虽然已混杂了一些其它教派的科仪,但其闾山科仪的特点还是鲜明的,如在请愿书被宣读同时,闾山科仪的跑法开始执行,这是一种可以使恶灵妖怪逃走的法述,即用三条长约一码的白布卷成轴状,上面用红色颜料绘上有关勇士图像。念诵咒语之后,将三条步轴拖泻于地,使所绘图像出现,透过念咒与法像的步骤,画像的神力作用开始发挥镇邪作用。此外,整个仪式过程中的启圣、安灶、安井、申奏文状、敕符、五碗卦、滚火席、驱邪、拜外阴等,与今日福建闾山派道士所行科仪仍有相似处,有些名称叫法可能不一样,如台北五碗卦在福建称为开五方,但内容有不少是相同的。法国劳格文1987年在闽南漳州调查时,

文档评论(0)

139****40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