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效应-北京社会科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斯德哥尔摩效应     ——— 《一脉相承》 中美国南方黑人的心理分析   庞好农 (上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44) [摘  要]   契斯纳特在 《一脉相承》 中描写的黑人生存心理状态与斯德哥尔摩效应的心理特征非常 吻合。 黑人中的斯德哥尔摩效应可以视为黑人寻求自我保护所采用的一种手段。 契斯纳特笔下的中产阶级 黑人遭受 “普罗克汝斯特斯之床” 式迫害, 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斯德哥尔摩效应。 具有反抗精神的黑人小资 产阶级和下层黑人挑战斯德哥尔摩效应的魔咒; 虽然他们在政治谋略和社会组织能力方面还很欠缺, 但其 行为表达了黑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民主精神的捍卫。 [关键词]   查尔斯 ·W. 契斯纳特; 《一脉相承》; 斯德哥尔摩效应; 普罗克汝斯特斯之床 - - -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章编号] 1002 3054 (2016) 06 0047 08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262/ jbjsshkxybjshkx160606     查尔斯 ·W 契斯纳特 (Charles W Chesnutt, 残暴性。 契斯纳特写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是要引起 - 1858 1932) 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美国 美国社会对南方重建失败问题的关注, 但他的讽 小说家, 其小说结构严谨, 情节生动, 人物形象 刺力度过大, 伤及了白人的颜面和虚荣心。[1](P34) 鲜明, 以现实主义笔调描述黑人种族的生存状 因此, 该小说不但没有得到白人的青睐, 反而还 态, 揭露美国南方重建失败后出现的各种社会问 被戴上过度政治渲染的帽子, 致使该书的销售量 题。 契斯纳特被美国学界誉为黑人现实主义文学 一直不大。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民权运动的兴 的开路人。 他的代表作是 《一脉相承》 (Marrow 起重新唤起人们对美国黑人文艺的关注, 一些评 of Tradition, 1901)。 该小说以1898年威尔明顿 论家开始注意到契斯纳特作品的写作特色; 还有 城大屠杀的历史事件为蓝本, 讲述了南北战争后 一些评论家认为契斯纳特关于种族身份的创新性 白人种族主义者采用暴力手段推翻了由黑人和贫 描写、 黑人土语与民间故事的采用以及对种族歧 苦白人联合组成的民选政府, 重新对黑人实施恐 视荒谬性的揭露开辟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领域。 怖统治的故事。 不少评论家认为该小说是当时言 《一脉相承》 最有创意的是心理描写, 可这 辞最辛辣、 最犀利、 最有胆识的政治历史小说, 一点却一直被国内外学界所忽略。 契斯纳特在这 所讲述的种族越界、 私刑迫害和跨种族性关系等 部小说里所描写的黑人生存心理状态与斯德哥尔 [2] 方面的事件, 揭露了白人种族主义者的伪善性和 摩效应 非常吻合。 斯德哥尔摩效应这一概念 - - [收稿日期] 2015 12 13 - [作者简介] 庞好农 (1963 ), 男, 重庆人,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47 — 北京社会科学  2016年第6期 源于一个典型的人质劫持案, 也可称为斯德哥尔 产生了心理移情, 把加害者视为自己人, 对他充 摩综合症、 人质情结或人质效应等。 该效应指的 满了感激或爱慕之情。[8](P38)其实, 这种情感是 是在一些刑事案件里被害者对罪犯产生了好感和 受害人受到巨大的恐吓后所产生的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