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句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文章主題句分析 蔡銘偉編 如果要在60 秒之內掌握文章主旨(論提),那麼閱讀的第一步絕對不該是 逐字閱讀。 理想的方式應該是「找出主題句」。絕大多數學術性寫作,每一段落的第一 句話就是「主題句」,類似中文作文技巧中的「破題」。 請閱讀以下文章:(取材自2009/09/30 中國時報) 台大將成為貴族大學? 【羅竹平】 筆者有幸任教於全國唯一的農經系所,去年忝列本系甄選入學的招生委員, 對於五十多位來面試的同學出類拔萃的成績表現,印象深刻!而更讓我印象深刻 的是大多數同學出類拔萃的家庭背景。 這五十多位來甄試的同學中,大概七成來自台北縣市,普遍來自好學區學校 或貴族私校;總共只有十二位同學來自中南部。這些在學校成績和活動參與上皆 出類拔萃的學生父母中,約一成是大學教授,一成是醫生,其它有企業主、基金 經理人等;父母直接務農的,好像一個也沒有。難怪,系上的清寒獎學金,值金 融海嘯之際,還是一直沒人申請。 普遍而言,北部學生英語程度比南部學生好。這也難怪,許多學生(大部分 來自台北縣市)有出國旅遊、遊學、或當交換學生的經驗,有人甚至每個暑假都 出國。除此之外,他們興趣廣泛地參與多項「貴族」的活動、學習「貴族」的樂 器。所以當偶爾看到甄試同學(中南部學生)中有人的興趣只有打籃球、彈吉它 這類「免錢」的活動時,不免覺得落差很大。盡管他們學測成績相同,有「貴族」 氣息的學生,在分類評分表上,當然是比只能從事「免錢」活動的學生占優勢。 在高度競爭下,差一分就差很多;然而,有些成績和優秀是可以用錢堆出來 的。一些弱勢家庭的孩子,在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情況下,能獲得跟從優渥家庭 的孩子一樣的成績,豈不表示其更是「可造之才」?更適宜來台大?在我看來, 甄選入學不僅「強奪」了弱勢家庭獲取好教育資源的機會,也波及一般家庭,為 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得硬擠出教育預算,要孩子從小學這學那,弄得 雙方都很累。 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說:「多元入學用多元標準取才,本意良善,但往往 為顧及公平,卻犧牲正義,窮人家的孩子沒錢從小補才藝、也常為了幫忙家事無 暇參與社團活動,缺乏相關經驗及得獎資歷,甄選入學時難免吃暗虧。」不知道 其他系怎樣,至少在台大的這場招生甄選裡,甄選的遊戲規則的確是這樣:有些 人因為有錢而獲得了良好的教育機會。 廣設大學之後,名牌大學還是窄門。教育部要把這道窄門畫分為二,百分之 六十歸於甄選之門,這好似為「菁英家庭」廣開了名牌大學的窄門。然而屬於金 字塔中下層的尋常家庭,窄門比聯考時至少窄了一半,因為只剩下百分之四十的 名額,留給他們憑實力去考取。彼何人也?豈不願意每年出國遊學以增進英語? 又豈不願意學習多項才藝,讓人生更豐富又增色甄選資料?銀錢不夠而已! 如吳老師所說,多元入學,本意良善,但現階段制度本身容易流於「多錢入 學」的偏差。在修正這個制度的「排貧」偏差之前,就擴大辦理,也許不久之後, 台大將成為公立的「貴族」大學。 (作者為台灣大學農經系助理教授) 二、請用標示出本文章的主題句 三、請在此空白頁面用100 中文字寫下作者的Statement (論題) 這是一篇回應的文章,取自 /ancorena/archiveshtml accessed on October 3, 2009 甄試的弊病即是教師的弊病 在許多大學教授為文指出甄試獨厚高社經地位子弟的問題之後,貴報日前進 一步刊登台大農經系羅竹平助理教授的投書,聲稱台大或將因甄試制度而成為貴 族大學,然而在我看來,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現象。 從台灣教育體制開始採行教師治校的思維後,作為多元入學制度一環的甄試 入學,理應由辦理甄試的各級學校進行制度設計以及實踐。特別在大學甄試入學 的部分,由於分科種類繁多,作為決策者的本科教授更有理由不受校方或國家的 統一規範,採行對系所發展方向最有助益的甄試方式。 在這樣的前提下,眾多大學教授出面指稱甄試制度對低社經地位子弟不公, 令人難以理解其呼籲的對象究竟為何。或許由於教授在社會中意見領袖的地位尚 存,導致多位教授出面表達憂心,然而教授既已理解在個人經歷中所謂「貴族」 活動背後的社經意義,那麼為何還堅持將這些與本科學習潛力無關的特色納為評 分標準?我們必須質問:這種堅持背後的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