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招商引资策划与产业转型升级;先问问大家几个问题:
1.传统产业为什么会出现“天花板”现象?
2.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什么选择在浙江桐乡县乌镇召开?
3.项目策划与产业转型升级有那些理论可以参考?
4.如何创新与策划招商项目?
5.招商引资,项目策划重要?还是融资重要?
6.为什么政府、企业都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7.国内外招商引资项目策划与产业转型升级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8.下一步招商引资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在什么地方?;一、浙江产业集群与招商引资、块状经济;(二)浙江块状经济、镇域经济特色
1. 浙江在缺少资源,缺少国家政策扶持的情况下,经济为什么能领先全国?靠得不是“中心大城市”,而是“镇域经济”,而镇域经济的代表就是“块状经济模式”。
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在浙江形成了近500个工业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块状经济的崛起可以说是近年浙江经济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亮点,无论是义乌的小商品、嘉善的木材、海宁的皮革、绍兴的轻纺这些县域性的块状经济,还是濮院的羊毛衫、大唐的袜子、织里的童装镇域性的块状经济,加快了浙江城镇化的进程。;2.“镇域经济”生命力强、抗风险能力大,劳动就业率、致富率高,让浙江的经济做到了城乡均衡发展,使收入分配两级分化远远低于全国水平,也使浙江的城镇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一直是全国排名第一位。
3. “镇域经济”所代表的“块状经济”,是一种错位式发展,不会与周边镇发生利益冲突,也不会抢生意,可以专注于自身的发展,而不必太过担心大家一轰而上导致恶性竞争。
4. 发达的“块状经济”造就了较发达的镇域经济。镇域经济又带动县域经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中,浙江有30个县(市)入围,所占比重在各省市区中遥遥领先。;5. 块状经济发达的镇,民间资本一般都是很顽强的。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大推力和产业基础。
缙云县壶镇。缝纫机、带锯床、工刃具、棉纺织、建材金属五大主导产业特色明显,是“全国重要的家用和工业特种缝纫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江南工刃具集散地”??“敢闯,敢冒,敢干,敢为人先”的壶镇精神。产供销一体化。货物仓储为一体。6. 浙江的“块状经济”具有独特的动力机制,形成了不易为其他地区所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生产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发达的专业市场、独特的人文环境是“块状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二、“习式思维”与产业转型升级;特点之二:中国经济结构呈现新常态。
模仿型、排浪型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
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
单位GDP能耗下降。
特点之三:创新驱动发展呈现新常态。
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凸显,企业组织呈现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小巨人)特征。;特点之四: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
市场竞争以质量型、差异化竞争为主;
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以绿色低碳循环的思想发展经济;
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特点之五:中国政治呈现新常态
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
“打虎拍蝇”,刑可上常委;
给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奢侈消费、公款旅游、迎来送往等戴上“紧箍咒”;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入…
公款→私款( )
;特点之六:中国社会呈现新常态
法治化社会——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程序;
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
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等。
(二)创新、活力、联动、包容
欧美人桥牌、日本人围棋、中国人搓麻将
习式团队打组合拳
1.“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亚投行”。目前57个国家参加。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中国优势。
3.G20杭州峰会:创新、活力、联动、包容。;4.“克强经济学”与产业转移
我们的习惯思维:
应对短缺型经济危机。
我们改革的实践:
应对短缺型经济危机,浙江民营企业机会。
邓小平的理论:
主要也是针对应对短缺型经济危机;
2008年后的经济:
从短缺型经济转向过剩型经济;而许多领导、企业还是在按应对短缺型经济危机的操作方法。
目前的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马克思;有效需求不足-西方经济学家;过剩经济-中国经济学家;东西卖不出去-中国老百姓。;李克强的思考,学者称其为“克强经济学”。核心内容: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增长?
一是定向精准稳投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