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一、总论 2
1、项目的概述 2
2 、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5
3、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 13
4 、项目计划目标 14
二、企业情况 19
1、企业基本情况 19
2 、企业人员及开发能力的论述 20
3、 项目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 28
4 、企业管理情况 30
5、企业发展思路 32
三、项目的论述 37
1、项目的技术创新性论述 37
2 、项目的成熟性和可靠性论述 39
四、项目产品的市场调查与能力的预测 44
1、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及市场预测 44
2 、国内同类产品的厂家及生命能力的论述 45
3、项目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占有份额、近期产品市场占有率情况 46
五、项目实施方案 47
1、项目在批准执行期间开发计划分为以下3 个阶段 47
2 、技术方案 49
3、生产方案 49
4 、营销方案 52
5、其它问题及解决方案 53
6、新增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54
六、 产品图示 56
1
高频喷射呼吸机产业化可行性报告
一、总论
近 10 年来,机械通气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传感
技术、呼吸监测技术、临床呼吸病理、生理和新的呼吸模式及理念的不断融合使
呼吸机设计和创新有了长足的进展。
本项目是近二十年来发展的一项开放式高频喷射通气的一种新的机械通气理论。
以该理论设计的本项目系列高频喷射呼吸机是一项集以上各专业技术为一体并融
合了现代电子电路、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件、新型气电器件的高科技产品。该
系列产品的产业化正标志高频通气技术理论的成熟与发展,也展示了一项全新的
系列化专业化的呼吸设备。
1、项目的概述
系列高频喷射呼吸机是采用高频喷射通气理论原理设计的新型人工机械通气的呼
吸设备。由于该设备系列产品的完善和发展,它正在迅速进入各级医院临床单位、
动物医院及医学院校,成为常规的基本的呼吸治疗、呼吸管理、急救复苏教学示
范的呼吸设备。项目属于医学科学、医疗器械领域。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瑞典工作者Sjostrand 等在进行动脉血调节的实验中,为了
减少传统的正压人工通气对动脉血压的影响,为减少血压波动,试用了略高于死
腔量的潮气量的通气方式,同时将呼吸频率定为150 次/分,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了
2
了良好的通气效果。这种与常规经典通气理论相违背,潮气量小于死腔量的通气
方式,产生了意外通气效果的有趣现象,引起了各国学者的系统研究。1970 年
Jonzon 等陆续报道了他们的研究结果,高频通气技术由此开始运应而生。
在瑞典学者早期报告中,把这种通气方式称谓为高频率小潮气量的正压通气
(HFJV),学者们注意到在采用HFJV 通气时,对中心静脉压较低且变化小,平均
为 10mmHg,气道峰值压仅为 8~12cmH2O,通气时胸内压仍为负压,动脉压、
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压均无明显波动,肺动脉楔嵌压变化甚小,这是在传统的正
压通气时不可能的。
另一瑞典学者Sanders 首先采用高频喷射通气,该技术是:将高压氧流经一细小的
喷针喷入气道并借文丘里效应的原理将喷针口的空气卷吸一道喷入气道内。美国
Klia 和 Smith 将正压通气和高频通气技术紧密地组合到一起并且设计出一种新型
的呼吸机进行高频率间歇性的喷射通气(HFJV),他们所用的高频喷射呼吸机是采
用射流技术,每分钟频率0.5~5Hz 甚至更高,并将其通气方法大量开展动物实验
研究,他们对高频通气的研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78 年曹勇采用电焊喷枪的方法对高频喷射通气进行了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80 年开始曹勇、李宗翼等研制了第一代的高频喷射呼吸机,从此为高频通气技术
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除上述工作外,国内郑志雄将进口的Bird 呼吸机改装成可供高频喷射通气用的装
置,刘怀琼等也将上海产SC-2 国产呼吸机改为60 次/分的高频喷射呼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