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有所爱
1.我对纸和笔是很挑剔的,我喜欢横格纸和粗粗的书法笔,这种笔可以写出毛笔的神韵,当笔纸接触时会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写到酣畅淋漓处仿佛有神力相助,这时候每个笔画、每个标点符号都浸满了情感,真所谓力透纸背。我从小就练习书法,父母的字都写得漂亮,每天让我临摹一篇,当时觉得苦不堪言,而日后每当旁人夸奖我字;写得好时,嘴上谦虚,心中窃喜。的确,时下字写得好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在想将来人人都打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会不会失传呢?那种从小就仰慕的浸透在笔触间的优雅是否真的风光不再了?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成方圆《手写的青春》; 2.那些鳞次栉比的教学楼曾是我望而却步的地方。当年,我向高深莫测的书本投去一瞥试探的目光,却难掩心中的慌乱。北大图书馆异常渊博和富有,相形之下,我显得多么浅薄和贫乏。清晨我去占领一个宝贵的座位,有时星夜才疲惫地返回宿舍,日子就这样缓缓地流逝了。直到有一天,我望着一列列书架,长长地舒一口气,如释重负,才猛然意识到,四年的光景已像书页一一翻过去了。对着镜子,我仔细修整早已荒芜的脸颊,史无前例地微笑了足足一分钟。
——王开林《青春备忘录》; 毕淑敏,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中短篇小说《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等。; 毕淑敏从西藏复员回到北京后,在北师大读研究生。期间,没有时间写小说,就在上学挤地铁或公交车的路上,想些简约的题目,在空闲中陆续写了一系列散文。《我的五样》就写于她在北师大读书这段时间。;zhēn zhuó;bǐnɡ;xiànɡ;辑;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甄别 鉴别;2.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二)词???解释
1.词义理解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2)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3)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4)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 (5)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6)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7)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8)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百无聊赖”此处运用望文生义,误以为指河边萧索无生机,该词修饰河边不当,其他成语运用正确。; 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心中热爱的五样东西的选择、舍弃的过程、原因及结果,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生命的存在是要有意义的。作为一个作家,存在的意义就是写作,作者情愿放弃一切,但唯独不能放下创作的笔。笔是作者的灵魂,是作者生命的存在,表明了作者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结构概览];一、阅读课文第2~15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
1.第2段中的“本能”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2.第7段中“刹那间,无数声音充斥……挤进我的小筐”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挤”字说明了什么?; 3.第10~11段中,作者为什么感到“忐忑不安”,甚至“负罪在身”“更惭愧”?这样写有何用意?;二、阅读课文第16~40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对应考点:理解作者思想]; 5.怎样理解第24段中“大兵压境” “苦难巷道”在句中的作用?;6.作者是怎样表现舍弃空气后的感受?; 7.第34、35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渲染阳光的好处?最后为什么放弃了阳光?;8.为什么“笔”是作者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1.逐层推进的写法
本文交代“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先说空气、水、阳光,接着说鲜花,最后引出笔。舍弃时,在这五样中,她首先排除了鲜花,因为没有了鲜花不要紧,只要有生命和笔,“我”仍能写作;接着她又排除了水,因为没了水,但仍然有空气和阳光,只要有阳光和供“我”呼吸的空气和写作用的笔,“我”的生命就存在意义;接着,她又必须放弃空气,“我”不能呼吸,但只要给“我”阳光的温暖和写作的笔,“我”仍能延续存在的意义;当阳光和笔也必须放弃一个时,作者保留了笔。; 2.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文多处用了衬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