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富汗:
历史与地理解析
* **
威廉·梅利著/廖凡 译
·······
·······
摘 要
阿富汗当前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动乱不安的历史和扰攘不宁的地理位
置的产物。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一个备受诸多外国势力干涉的衰弱国度,目下
已经承受了数十载的创伤。该国当前遭受的叛乱受到滋生于巴基斯坦的塔利班
的支持。除非且直至在这方面取得进展,否则阿富汗的僵局仍将持续。
相比其他许多国家,阿富汗更受累于自身的历史和地理位置。1978年4 月共
产主义政变和1979年12月苏联入侵后的30年间,阿富汗承受着远非其本国人民
所能控制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势力的影响。苏联入侵使阿富汗成为冷战战场,而
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则将之变成地区势力之间的新的竞技场——竞争者决心不
让其对手在兴都库什山脚下获得立足之地。1937年,法国外交官勒内·多洛将阿
富汗称为 “亚洲的瑞士”。1而现在,任何一个明智的分析者都不会给该国贴上
* 威廉·梅利(William Maley) 教授自2003 年7 月1 日起任亚太外交学院基金会主任,有大量关于阿富汗的著述。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1 René Dollot , L’Afghanistan: histoire, description, moeurs et coutumes, folklore, fouilles, Payot , Paris, 1937 , p . 15.
11
阿富汗:历史与地理解析
这样的标签。但它可以很好地提醒我们,在共产主义政变之前的大约50年间,
阿富汗也许是亚洲大陆上最安宁的国家。本文的目的是勾勒出阿富汗失去 “亚
洲的瑞士”这一地位的过程,并探讨这些过程对于该国未来前景的影响。文章
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阿富汗 “国”作为一个领土单位和一套行政结构
的发展过程。第二部分探讨1978年至1979年政治危机的引发因素。第三部分概
述苏联1979至1989年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的过程和影响,第四部分追溯从1989
年苏联军事存在结束到200 1年11月塔利班政权被推翻期间的事态发展。第五部
分讨论自那以来阿富汗的政治局势和地区环境的负担,第六部分做出一些简要
的结论。
阿富汗国的发展
研究 “国家的形成”的难点之一在于 “国家”(state) 这一英语单词本身的
含义就不明确。它有时指的是领土单位,有时又指的是控制或者试图控制领土
单位内的公共空间,执行诸如征收和动员资源、渗透社会、管理行为等任务的
2
政治和行政单位的集合。但这两种意义无法截然分开,比如1933年 《蒙特维多
国家权利义务公约》就将 “政府”作为第一种意义上的国家所应具备的要素之
一。尽管如此,区分这两种含义仍然有助于分析,因为这些不同含义上的国家
的自身形成过程有着显著区别。
领土国家可以积极地定义为自内而外的势力扩张,或者消极地定义为外部
势力扩张的界限,或二者兼而有之。 (它们还可以被定义为殖民主义的扩展和
收缩,但这一过程对于解释阿富汗的出现意义不大。)阿富汗是作为典型的缓
冲国家出现的:其不仅身处19世纪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对峙之中,还部分地
被这种对峙所定义。当英国人在印度根深蒂固时,俄国人通过建立若干保护国
扩张进入中亚,使得俄国人和英国人成为后来被称为 “大博弈”的那场争斗中
的潜在对手。3话虽如此,让对峙变成真枪实弹的战争对于两大势力都没有好
处,在两国之间存在一个缓冲国合乎双方之需。这样一来,这个我们现在称之
2 Joel S. Migdal , Strong Societies and Weak States: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State Capabilities in the Third World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