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类药物代谢研究进展-中国药理学通报.pdf

多肽类药物代谢研究进展-中国药理学通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hinesePharmacologicalBulletin 2013Jul;29(7):895~9 ·895· 网络出版时间:2013-6-2008:47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86.R0847.003.html 多肽类药物代谢研究进展 1,2 2 1 2 姚金凤 ,白 露 ,宋亚芳 ,薛 明 (首都医科大学1.燕京医学院药学系,北京 101300;2.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北京 100069) doi:10.3969/j.issn.1001-1978.2013.07.003 白质相同,因此多肽是许多蛋白水解酶的天然底物,胃肠道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978(2013)07-0895-05 内的固有肽酶和蛋白酶是肽类和蛋白质代谢的最有效工具。 中国图书分类号:R05;R341.6;R977.6 高胃肠道酶活性和胃肠粘膜的低通透性导致多肽类药物口 [4] 摘要:多肽类药物在化学结构和理化特性上不同于小分子药 服给药后通常无治疗活性 。因此,尽管一般适用于小分子 物,多为亲水性的极性大分子,是体内广泛分布的蛋白酶的 的药代动力学原理同样适用于多肽类药物,但由于多肽药物 底物,因此具有代谢速度快、半衰期短的特点。该文从多肽 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不易透过生物膜、易在体内酶解、其降 类药物酶的代谢位点、与代谢相关的组织器官、影响代谢的 解途径与蛋白质营养素和(或)特殊调节内源肽相似等特 因素以及提高代谢稳定性措施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多 点,所以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与生物分析和药物代谢 肽类药物代谢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动力学有关的许多限制和缺陷。此外,由于肽类药物与内源 性物质和受体以及调节反馈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所以 关键词:多肽;代谢位点;代谢组织;代谢稳定性;研究进展 其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关系往往比较复杂。本文就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肽类药物的代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多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构成的一类化合物,是生 1 多肽类药物酶的代谢位点 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化学活性物质。迄今为止,生物体内已发 一般蛋白和多肽类药物通过与内源性或膳食蛋白质一 现的多肽达数万种,而且大多具有生理活性,如生命活动中 样的分解代谢途径被消除,即主要是受体内蛋白酶的作用而 的细胞分化、神经激素与递质调节、免疫调节及肿瘤发生等 被水解代谢。按照酶切位置,可以把蛋白酶分为内肽酶和外 [5] 生理、病理过程均与活性多肽密切相关。多肽类药物药理活 肽酶(包括氨肽酶和羧肽酶) 。肽和蛋白质的水解通常起 性强、疗效高,在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始于内肽酶,它作用于蛋白质的中间部分,酶解产生的寡肽 因此,利用肽类作为治疗药物已越来越引起国际医药工业界 可进一步被外肽酶降解。蛋白质的最终代谢产物,即氨基酸 [1] 和二肽进入内源性氨基酸库被重新利用,用于重新合成结构 的兴趣 ,包括利用一些合成肽作为内源性肽的类似物,或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