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邢彦辰 范立红 (第2版)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pptVIP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邢彦辰 范立红 (第2版)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3.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3.2 物理层 3.3 数据链路层 3.4 TCP/IP体系结构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本章内容简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主要涉及到网络的功能和服务的模型化。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和分层原理,ISO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以及OSI/RM各层的功能,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及各层功能以及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物理层和数据链层的作用和主要功能。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3.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1.计算机网络协议 3.1.1协议分层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或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 Protocol),它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 (1)语义 (2)语法 (3)时序 2.网络体系结构 由于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通信是建立在各个层次实体之间互通的基础上,因此一个系统的通信协议是各个层次通信协议的集合。计算机网络分成若干层来实现,每层都有自己的协议。将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3.1.1协议分层 3.分层结构的意义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很难使用一个单一协议来为网络中的所有通信规定一套完整规则,因此普遍的做法是将通信问题划分为许多小问题,然后为每个小问题设计一个单独的协议,从而使得每个协议的设计、分析、编码、个性和测试都变得容易。 3.1.1协议分层 图3-1 邮政系统的分层模型 4.“实通信”和“虚通信” 在现实的通信系统中,真实的数据传递关系必须是物理通信,即沿着图3-2中的不同层间的实线路径传输的通信,实线是真实的传输路径,这种通信为“实通信”。虚线是逻辑联结关系,这种通信称为“虚通信”。 3.1.1协议分层 图3-2通信中的数据传递关系 传 输 介 质 最高层 最高层 较低层 较低层 最低层 最低层 图3-3 七层网络结构中的通信过程 3.1.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概述 图3-4 OSI/RM结构示意图 3.1.3 OSI/RM功能要素 图3-5 OSI/RM功能层次结构及其要素 3.1.3 OSI/RM功能要素 图3-6 OSI./RM中的数据传送 3.2.1物理层的作用和接口 1.物理层的作用 ISO/OSI参考模型对物理层的描述是:物理层为传送二进制比特流数据而激活、维持、释放物理连接所提供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这种物理连接可以通过中继系统,每次都在物理层内进行二进制比特流数据的中继传输。这种物理连接允许进行全双工或半双工的二进制比特流传输。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 (即二进制比特流) 的传输可通过同步方式或异步方式进行。 3.2物理层 2.物理层的接口 物理层接口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1)提供物理连接的四种特性,即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为传送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比特流确定通信方式、同步方式和编码规则。 3.2.1物理层的作用和接口 1.机械特性。规定了物理连接时所使用的可接插连接器的形状和尺寸,连接器中的引脚数量与排列情况等。 2.电气特性。规定了DTE-DCE接口电缆上传送信号的电压大小,即信号“1”和信号“0”的电压值;传号和空号的电压识别等;最大数据传输率与距离限制;发送端与接收端间电路特性的说明等。 3.功能特性。规定了物理接口上各条信号线的功能分配和确切定义。 4.规程特性。定义了接口进行二进制比特流传输过程的一组操作序列,即各信号引脚线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3.2.2 DTE-DCE接口特性描述 EIA RS-232C 3.2.3 物理层接口标准举例 图3-7 利用公共电话交换网实现远程连接 3.2.3 物理层接口标准举例 表3-1 RS-232C常用的功能特性表 DTE→DCE 控制 DTE准备好 CD/DTR 20 DCE→DTE 控制 载波检测 CF/DCD 8 地 信号地 AB/GND 7 DCE→DTE 控制 DCE准备好 CC/DSR 6 DCE→DTE 控制 清除待发送 CB/CTS 5 DTE→DCE 控制 请求发送 CA/RTS 4 DCE→DTE 数据 接收数据 BB/RXD 3 DTE→DCE 数据 发送数据 BA/TXD 2 地 保护地 AA/GND 1 传输方向 类型 功能定义 信号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