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的研究方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三年級地理(上) 1 第一單元 地理學的研究方法 學習之鑰 1.研究方法的演進 (1)19 世紀:科學地理學開端。 (2)19 世紀~ 1960 年代:地理學三大學派 ①自然地理學:洪保德(自然地理學之父),著重野外實察、精確測量。 ②人文地理學:李特爾(人文地理學之父),以人類活動為主要研究對象, 強調人地關係。 ③區域地理學:維達爾(區域地理先鋒),以同質的小區域探討人地關係, 並提出生活方式的概念。 (3)1960 年代~目前:應用數學統計、遙測技術、GIS 等現代科技方法,使地理 學從現象的歸納朝向理論演繹。 2.二大研究方法 (1)歸納法:事實發現法。 (2)演繹法:假說檢驗法。 寰宇知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高中三年級地理(上) 2 第二單元 地理資訊的獲取 學習之鑰 1.文獻資料的蒐集 (1)第一手資料:直接資料,指未經處理過的原始資料。 (2)第二手資料:間接資料,指間接利用他人已有的成果,如論文、各種期刊、 地圖等已經過處理的資料。 (3)資料來源及取得的途徑廣泛。 2.地圖的編繪 (1)依種類可分為:主題地圖(自然地圖、人文地圖)、普通地圖。 (2)今日常用地圖:交通路線圖(實際網路圖、交通網的線圖)、街道圖、地籍 圖、等高線地形圖。 (3)文獻史料中,常使用的地圖:乾隆臺灣輿圖、臺灣堡圖。 3.地圖的判讀 (1)地形的判讀:依等高線的數值、疏密、型態,可判讀地面的高度、緩陡、類 型。 (2)水體的判讀 ①不同類型的水系,可反映地勢的變化:向心狀、放射狀、格子狀。 ②分水嶺位置:判斷水系範圍。 ③河道附近等高線分布:判斷河谷寬窄、河道曲直。 ④等高線形狀、高低分布:判斷河谷、流向。 (3)聚落判讀:地點(聚落發展)、地名(聚落特性)、類型(聚落分布、型態) 、機能。 (4)土地利用判讀:依圖例判讀。 (5)交通的判讀:公路、鐵路、河運。 (6)人工地物判讀:如學校、醫院,一般只有大比例尺的地圖才有人工地物的標 示。 4.相片的判讀 (1)空中相片拍攝的兩種方法:航空資料(即空中攝影)、衛星遙測(即遙感探 測)。 ①可感應不同波段的光,測知地表肉眼無法看到的影像。 ②可掌握最新且立即的資料。 ③具宏觀性、完整性、即時性、對照性等特點。 (2)拍攝高度:拍攝高度愈高,涵蓋的範圍愈廣,比例尺愈小。 (3)注意拍攝時間:可以解讀季節性或週期性的地理現象。 (4)解析度愈高,判讀效果愈佳。 (5)相片的判讀方式:肉眼判讀、利用光學儀器判讀。 寰宇知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高中三年級地理(上) 3 (6)判讀的要素:顏色、形狀、排列方向、位置(空間關係)。 5.地形測量:高度測量、坡度測量(傾斜率、坡度百分率、坡度角)、距離測量 (圖上兩地的實際距離、圖上兩地的斜坡距離測量)、面積測量、全球定位系統 (GPS) 。 6.氣候資料分析 (1)氣溫資料的分析:均溫(日均溫、候均溫、月均溫、年均溫)、溫差(日溫 差、年溫差)、積溫。 (2)降雨資料的分析:平均降雨量、降雨量的季節分布、雨量變率、降雨強度。 (3)氣壓資料的分析:標準氣壓值、高氣壓、低氣壓。 7.問卷設計 (1)意義:研究者用以蒐集資料的問題表格。 (2)內容:包括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