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8章 民俗文化 第一节 民族与民俗 一、民族和民俗的概念 1.民族 “民族”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等;广义的民族认为,民族一词的含义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民族,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 第一节 民族与民俗 2.民俗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作为文化现象,一般具有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和模式性、稳定性和变异性、传承性和播布性四大特性,以区别于其他文化现象。这四者之间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一节 民族与民俗 二、中国的民族概况 中国有56个民族,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1. 59%以上,所以把其他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按人口(不包括台湾省)多少依次排列为: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以上人口为100万以上)、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拉祜族、 第一节 民族与民俗 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以上人口为10~100万)、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孜别克族(以上人口为1~10万)、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以上人口为1万以下)。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导游人员应该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第二节 汉族 汉族是以先秦华夏地区为核心,在秦汉时形成统一稳定的民族,又经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得以发展成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人口众多的民族。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 汉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1.春节 春节俗称“新年”,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汉族,蒙古、壮、布依、朝鲜、侗、瑶等族都过此节。 第二节 汉族 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我国古代居民在岁尾年初之际,用一年的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并歌舞戏耍,举行各种娱乐活动,逐渐形成了新春佳节。 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正月初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春节活动因时因地而异,主要有以下内容:操办年货、做新衣、掸尘、贴春联、挂年画、祭祖、吃团圆饭、守岁(见图8-1)等,节日期间人们还互相拜年,放爆竹(见图8-2),吃年糕、饺子、元宵,舞狮、扭秧歌、玩花灯等。 (1)贴春联和挂年画 贴春联、挂年画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第二节 汉族 (2)吃团圆饭和守岁 除夕之夜,即年三十晚,家家团聚,吃团圆饭。闭门团坐待旦,谓之守岁。 (3)拜年 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互相走访祝贺春节,表示辞旧迎新的一种形式。 (4)闹元宵 正月十五日,为每年第一个望月,称为上元节,也称为元宵节,是春节活动的高潮和结束。元宵之夜有放灯、观灯、耍社火等娱乐活动(见图8-3)。元宵耍灯起源于汉代,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盛大节日,各地区各民族因地制宜,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活动。 第二节 汉族 2.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为聪明节、踏青节,流行于全国各地。节期在农历三月间,即公历4月5日前后。除汉族外,彝、壮、布依、满、侗、瑶、白等族皆过此节。清明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演变为节日。清明节前两天为寒食节,所以人们常合称为清明寒食节。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墓、插柳、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其中扫墓秦以前已有,唐代成为定俗,宋代得到沿袭,一直延续至今。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起源于唐代。荡秋千习俗盛行于唐代。 第二节 汉族 3.端午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天中节、女儿节、五月节等,流行于全国大多数地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除汉族外,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等族也过此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大部分地区认为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节日期间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挂钟馗像、挂香袋、饮雄黄酒、插菖蒲、采药等活动。赛龙舟是端午节一项重要活动,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水乡。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魏晋时已很盛行,到唐宋成为端午节的名食。钟馗原是岁幕时张挂的门神,清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型实用应用文写作教学课件作者甄珍第七章.ppt
- 新型实用应用文写作教学课件作者甄珍第三章.ppt
- 新型实用应用文写作教学课件作者甄珍第四章.ppt
- 新型实用应用文写作教学课件作者甄珍第五章.ppt
- 新型实用应用文写作教学课件作者甄珍第一章.ppt
- 新型实用应用文写作教学课件作者甄珍目录.ppt
- 旅游公共关系(第2版)教学课件作者王丽萍第八章 旅游公共关系专题活动.ppt
- 旅游公共关系(第2版)教学课件作者王丽萍第二章 旅游公共关系概述.ppt
- 旅游公共关系(第2版)教学课件作者王丽萍第六章 旅游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ppt
- 旅游公共关系(第2版)教学课件作者王丽萍第七章 旅游公共关系谈判.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