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与新昌城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建设与新昌城墙曹鑫江新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新昌县博物馆 浙江绍兴 城市建设与新昌城墙 曹鑫江 新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新昌县博物馆 浙江绍兴 312500 摘 要: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宋有旧城。而到南宋末已无存,仅有迎恩、镇东、候仙、共仁四门之名,明万历《新昌县志》记载,至弘 治十八年(1505)知县姚隆始筑洞门于祥溪庙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倡獗,民无守计,知县万鹏始相时审势,首议筑城,不期年而落 成。城周长 1374.9 丈,高 1.7 丈,厚 1.7 丈,开城门 4 座。自东起应台、仰山、通会、济川。万历庚戌(1610),城东开青阳门。现存古城墙,为明 嘉靖年间建造,直接动因是防御倭寇。 关键词:明代城墙;沧桑岁月;历史价值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古建文明与历史价值 中华文明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灿烂文明之一。它那如江海 般奔腾澎湃的力量,曾经感染给周边各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以 巨大的影响。迄今为止,中华民族仍然是全世界唯一未遭中断 湮没的古老文明。然而历次战争和政治运动,不仅将中国的科 枝发展及文明历史倒退了几十年,对本民族有形的和无形的文 化遗产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洗劫;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出 现了前所未有热潮,又一次对留存于世的建筑艺术遗产,展开 了空前未有大浩劫。不少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名人故居,具 有时代性的标志性建筑,被开发商用推土机整体推倒,一幢又 一幢的办公大楼及商业用房在古建筑的地基上拨地而起。当人 们终于开始认识,古建筑是一座城市活着的历史,是中国文明 史中明珠,是本民族灿烂文明的见证时,古建筑只剩下了吉光 片羽;人们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到,比古建筑的损坏更为可怕 的,是民族自信心和文化主体意识的丧失!保护文化遗产的意 义,不在于旅游或是坏旧,而在于证明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 的存在。一个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和文化主体意识的民族,是不 可能自强自立于世界之林。 二、新昌建置沿革 新昌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新昌江两岸谷 地从事狩猎、家耕、蕃衍生息。春秋时越王勾践建都大越(今 绍 兴 ), 县 境 属 越 国。 周 显 王 三 十 五 年 ( 公元 前 334) 越 为 楚 灭,又属于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 222),县境越地会稽 郡。汉高祖 6 年(公元前 201),会稽郡下置剡县,县境为其一 部分。隋代先后改为会稽郡为吴州、越州,新昌均为其属地。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 年),吴越王钱镠“以去温州道路悠 远,此地人物稍繁,且无馆驿,乃析剡县一十三乡置新昌县。” 并割天台部分地域并置新昌县,俗称“分剡割台置新昌”。初 建时,设县治于今南明山麓前山根至茶亭一带,古时称此地为 五山乡任岩里石牛镇。南宋时期,绍兴十二年(1142),林安 宅任新昌知县。县治所已毁于北宋末宣和三年(1121),20 载 未遑顾及,林安宅乃重建县衙。其基址即今县府所在,屡毁屡 建,至清末,重建、添建、修葺不下 10 次。二十世纪 90 年代 早期,笔者由剧团调到县文化、文物稽查大队曾办公于县府大 院内,重建县府大院时发现地底下有不少明清时期的台阶条石 以及断砖残瓦。 三、城墙用途及变迁 邑县旧志中载由宋俞公美(1207— 1278)撰的《东堤记》 曰:“余方辑《南明录》,尝疑《会稽志》载‘邑城周一十里, 其高十尺,其厚十有二尺’。今环邑固无是城基也。载考东堤 之 旧 址 ,其 长 六 百 余 丈 ,其 高 十 有 五 尺 ,面 广 五 尺 ,足 倍 广 之,视城制宜相似。然按此,则昔之旧城,自东堤延袤而西至 石牛桥,转南至儒学前孝行砩,仿佛约计之,周围不过数里而 已。” 新邑面山负壑,川流斗注,东溪水直冲邑聚,民常时性患 水。知县林安宅筑东堤防御水患,土城以东堤为基而建成,东 堤首起龙山,尾接北镇庙,至今新东门外还沿称东坝墩。又筑 子堤于外,以杀水势,防御水患,自是相安 300 余年。堤呈外 高内低之势,长 600 余丈,高 1 丈 5 尺,面广 1 丈。这是本县历 史上有详实记载的第一个防洪工程。林安宅宰县三载,旧志 称 :“ 宋有 功 于 县 者 ,安 宅 为 最 。” 任 满 ,百 姓 怀 之 ,肖 像 立 祠,建止水庙,民间尊称“止水菩萨”。久为人们传颂。 明成化十二年(1476)知县李楫创立四郭门,东称镇东, 路出东堤,南曰候仙,路出龙头山至柘溪铺达天台界,西名迎 恩,路出西郊至天姥铺达嵊县界,北为共仁,路出县后过溪至 礼泉村过山至浦口。弘治十八年(1505),知县姚隆始筑洞门 于 祥 溪 庙 右 ,名 应 台 门 。明 嘉 靖 三 十 五 年 ( 1556 年 ) 倭 寇 猖 獗,战火廷及新昌,城内民众闻讯惊恐,弃城避藏山谷,县城 空虚。武进人万鹏由松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