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不交证的理论渊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肾不交证的理论渊源 安徽中医学院第29卷第1期2010年2月JOURNALOFANHUITCMCOLLEGEVo1.29.No.1Feb.2010 ? 理论研究? 心肾不交证的理论渊源 徐静,张燕,华愫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济南250031;2.山东省济南市中医院,山东济南250012) [摘要]通过文献梳理,探寻肾阴虚心火旺证作为心肾不交证的理论渊源.受道家内丹术心肾交合之论的影 响,中医理论一度赋予心肾人体之阴阳的秉性,认为二者的交互作用,主导着人体健康的生命活动;其后,火 热论把心肾失济定义为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之前身;相火论引起后世医家在肾命学说基础上对心火 与相火的区分,从而将心肾不交证进一步具体化为肾阴虚心火旺证. [关键词]心肾不交证;肾阴虚心火旺证;火热论;相火论;肾命学说; [中图分类号]R24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2219(2010)01—0001—03 医家将肾阴虚心火旺证称为心肾不交证.心肾 不交证称谓的产生,起自道家内丹术心肾交合之论, 源于刘完素对火热病证中心肾水火之升降理论的阐 发,受朱丹溪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论和相火论的影 响很大,最终是以肾命学说为基础的. 1内丹术心肾交合思想与心肾不交证 道家炼丹术分为外丹和内丹两类.外丹, 又称金丹,是指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所得的化合 物;内丹又称还丹,是把人体当作炉鼎,以体内的 元精与元神为药物,运用元气去烹炼,使元精与元神 凝聚而成的结合物(气功养生术). 在现存的炼丹着作中,东汉炼丹家魏伯阳所着 的《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最早的炼丹着作,此书以 《周易》阴阳八卦思想为基础,吸取汉代象数派易学 的成就,融合黄老清静无为之说,形成一套颇为系统 的理论,来阐述内,外丹修炼术.它认为在外丹的炼 制中,《周易》中乾,坤两卦可代表炉鼎(人体也是 一 种炉鼎),乾在上,坤在下.坎,离二卦代表属阴 和属阳的药物,它们分别主要指铅与汞.药物经 不同的火候进行炼制,在此过程中,坎离交济,阴阳 合和变化而成外丹.同时它也奠定了内丹术的理论 基础.还丹之本,铅汞而已,L.在《周易参同契》 中,内丹术以铅代表人体的肾(元精),以汞代表人体 的心(元神),认为二者反复的交互作用,主导着人体 健康的生命活动.它将心和肾等同地看作人体的两 个重要生命根源,应《周易》坎离二卦,人为地赋予它 们人体之阴阳的秉性.这种坎离交济,心肾交互作 用的思想,影响到医家对人体心肾两脏的认识. 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心脏脉论第一》中直 言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2]的思想,在中 作者简介:徐静(1975一),女,博士,主治医师 医理论中一度将五脏之心肾作为人体水火之源.自 此,五脏之心被赋予人体之火(阳)的作用,五脏之肾 被赋予人体之水(阴)的作用,后世医家如刘完素,朱 丹溪等多受其影响,这种思想最终导致了肾阴虚心 火旺证之心肾不交证称谓的产生. 2火热论与心肾不交证 刘完素对火热病证的的阐发是以心肾水火之升 降为理论基础的,他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 论第一》中说:经日:观天之道,而执天之行,尽矣. 盖天一而地二,北辨而南交.人精神之运以行矣. 拟之于象,则水火也;画之于卦,则坎离也.两者相 须,弥满六合,况于人乎.意思即是说,人与天地 体同,变化主要在乎水火升降之间.刘氏这样讨论 水火升降,其实质却在于强调心肾两脏的重要性. 所以他接着说:心为君主之官,得所养,则血脉之气 旺而不衰,生之本无得而摇也,神之变无得而测也. 肾为作强之官,得所养,则骨髓之气荣而不枯,蛰藏 之本无得而倾也,精之处无得而夺也.夫一身之间, 心居上而守正,肾居下而立始,精神之居.此宫不可 太劳,亦不可太竭[3].由此可见,他承孙思邈之论, 赋予五脏之心人体之火的特性,赋予五脏之肾人体之 水的特性.刘氏在提出五志过极皆为热甚论点的 基础上,联系水火,心肾之间的关系,认为以水火言 之,水静火动,静则平,动则乱;润万物者莫润于水,燥 万物者莫嫫于火;火上有水,为既济,水在火下,不能 制火,为未济.以心肾言之,心属火,肾属水;而动乱 劳伤,皆为阳火之化,一水不能制五志之火;所以心火 易旺,肾水易衰,即水火失济或心肾失济,也即是阴虚 阳亢或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之前身. 3相火论与心肾不交证 丹溪认为人体生理状态下,常处于阴常不足,阳 常有余的状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4]699,丹 安徽中医学院第29卷第1期2010年2月JOURNALOFANHUITCMCOLLEGEVo1.29No.1Feb.2010 溪认为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动静缺一不可,且动多静 少.丹溪认为在人体的生命过程中,阴气只有在青 壮年时期相对充盛,年幼和年老者阴气俱亏,前者未 充,后者已亏.而青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