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薯在中国变迁发展三步曲 红薯产业链仍未成熟
欣闻红薯的原产地——地处南美洲的国家秘鲁,2008年初盛情邀请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四川光友薯业邹光友董事长再次率团到南美传经送宝的消息,笔者由此,想起了自红薯传入中国415年来的变迁与发展,特别是红薯作物对中国的巨大贡献和其对全人类健康美好生活的作用,并综合这些年来我在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形成了本文——红薯在中国变迁发展的三步曲。
即从星星之火,到燎原神州,种遍华夏;从救命解决温饱到改善生活健康美食;从过去种植越多越穷,到致富薯农、企业赢利、造福城乡人民。眼下,红薯正以方兴未艾的态势,向走“红”中国并沿着“红薯之路”“红”向世界映照全球。
星星之火燎原神州种遍华夏
对红薯这个作物品种究竟是从哪年传入中国的,此前多有笼统说法。但是,从中国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大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的作品中,可以获知,红薯被确认进入中国的时间,是1593年。
被当时人们誉为“国宝”级人物的郭沫若,在1963年特为红薯写过一首、近日还为有关报纸转载的词,《满江红·纪念番薯传入中国三百七十周年》:
我爱红苕,小时候,曾充粮食。明代末,经由吕宋,输入中国。三百七十年转瞬,十多亿担总产额。一季收,可抵半年粮,超黍稷。
原产地,南美北;输入者,华侨力。陈振龙,本是福建省籍。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
45年前郭沫若大师的这首“满江红”赞红薯的词,既是一首红薯和引进者陈振龙的颂歌史诗,又是红薯传入中国后迅速种遍全国、贡献极大的概括。
1593年这一年,正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100年后的第二年。按中国地方史料换算推断,红薯品种进入中国就是1593年。不过按中国地方史料换算推断,进入中国就是1593年。
甘薯(因甜得名)、白薯、番薯、红苕、地瓜等,都是红薯的别称。中国不同地区对红薯有不同的叫法,这同东北人称马铃薯为“土豆”类似。
红薯原产于南美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随着各国早期探险和经商先人的洲际往来,红薯走出其故乡,到欧洲非洲亚洲等有人类的居住地拓展。
传入中国时,正是明代万历年间。我国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现为菲律宾的吕宋岛经商,发现了红薯不仅产量高,而且美味可口,便要引种回国。但当地有严厉的禁止带出法令。于是陈振龙便和儿子陈经纶向当地百姓学习栽种方法,终于在1593年巧妙地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秘密带回国内。这就是郭沫若“满江红”词中的“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回国时,正逢当地冬麦歉收,春天大旱。于是夏日播种,秋获丰收,而后红薯这一珍贵品种,则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中国广泛种植,遍及各地。像永远不停的春风,造福华夏亿万儿女。
红薯的生命力极强,不管是山岗还是沙石土,红薯对土地的钟情程度,达到了不分贫富的境界。除个别海拔特高的地方外,全国都是生产红薯的好地方。
红薯在中国发展的神速,最重要的是“民以食为天”的需要——解决温饱和救命。
众所周知,旧中国,和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老百姓多过着饥寒交迫的困苦生活,如果遇上动乱和外族入侵,或遇上大的天灾,饿死者历代都无计其数。
唐代诗圣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还有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国的唐代,尚且如此,足以说明古时广大劳动人民不仅艰辛,种田者被饿死,司空见惯。
特别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内,从八国联军进北京,到日本大举侵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上述惨状更有过之。此间,红薯就成了人们解决饥饿的一大作物品种。“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戏剧台词,说明红薯的普及广泛。当然,红薯和薯类也是中国红色根据地和红军长征、八路军壮大、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军粮品种之一。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种红苕
全国解放后,在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留下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一穷二白。要加速新中国的建设,首先要人人有饭吃。在当时科技水平落后和没有化肥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很低,全国曾多年处于粮食紧缺的状态。这期间,红薯种植异军突起。在毛泽东主席1958年写的送瘟神七律诗中,有“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名句。其实当时有六亿人的中国,也由南向北种起了红苕(红薯)。原因是红薯高产,适应性特别强,且口感好,既当饭又解馋。相比之下红薯的含糖成分高于马铃薯,当时糖果也少,所以对青少年更有引力。
记得我在1966年至1969年间,作为学生曾在胶东看到过红薯栽培高产的“窝瓜下蛋”。金秋走在齐鲁和华北大地上,信目可见的,是晾晒的大片的白白的红薯干。在三湘四水的湖南、巴山蜀水的四川、荆楚大地的湖北、及两广和中州,红薯包括其茎和叶子,都能当食品和上等饲料。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字连连看》幼儿园中班数学微课讲课PPT课件.pptx VIP
- TB10755-2018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pdf VIP
- 3万吨高强极薄铜箔智能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立项.doc
- 《大国航母与舰载机》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使用碳酸盐钝化的锂金属表面改良.pdf VIP
- 2024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pdf VIP
- 2024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之军队文职公共科目题库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pdf VIP
- 2023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之军队文职公共科目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x VIP
- 中医溻渍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 VIP
- 李斯特菌性脑炎疾病防治指南解读.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