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省博物馆藏卜氏石塔图像调查研究俄玉楠( 兰州大学 敦煌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730020)摘要: 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卜氏
甘肃省博物馆藏卜氏石塔图像调查研究
俄玉楠
( 兰州大学 敦煌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 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卜氏石塔,造像内容丰富而成体系,20 幅图像联系组成了一个完
整的三世佛信仰世界,受到学界的关注。同时,石塔上还有一些比较独特的图像鲜见于同时期的造像 碑、造像塔,如: 燃灯佛、释迦佛并立图像和人首鸟身图像,很可能是工匠依据经典并结合传统图像 式样进行的再创造。
关键词: 卜氏石塔 图像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K879.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6252 ( 2011) 04 - 0067 - 12
卜氏石塔出土于甘肃省庄浪县良邑乡李家咀村宝泉寺,因塔基座上刻有卜氏家族亡
人供养题名而得名。石塔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塔高 2. 06 米,由五块下大上小逐次渐 变的梯形方石雕叠垒而成,石塔无纪年铭文,但通过造像风格特征对比和供养人卜姓题 名推断,应成于北魏孝文帝改制以后。 ( 五世纪末至六世纪初) ( 见图Ⅰ、图Ⅱ) 关于 此塔,学界之前已做过一些研究。① 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石塔上图像内容 作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对石塔上出现的独特图像作进一步探讨。
石塔四面开龛,共雕刻 20 幅画面,内容包括: 佛三尊像、五尊像,佛经场景,
1.
《法华经》 二佛并坐和 《维摩经》 文殊、维摩诘对坐图像。2. 佛本行故事图像,包括
乘象入胎、树下诞生、九龙灌顶、七步行、宫中养育、车匿还宫、涅槃。3. 本生因缘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2010 - 06 - 16
2011 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 “甘肃省博物馆藏佛教造像碑、造像塔研究”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创新项目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佛教艺术品 调查研究” ( 12LZUJBWYB128)
俄玉楠 ( 1983 - ) ,女,甘肃兰州人。2010 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美术史研究。
作者简介:
董玉祥 《精美的北魏石造像塔》, 《中国艺术》 第 5 辑 《甘肃专辑》,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年,
第 39 页; 程晓钟、丁广学 《庄浪出土北魏石造像塔》, 《敦煌学辑刊》 1997 年第 2 期,第 134 页; 张宝 玺 《甘肃佛教石刻造像》,兰州: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年,第 212 页; 王明珠、林太仁 《甘肃省 博物馆藏北魏石塔有关题材考证》,《敦煌学辑刊》 2001 年第 1 期,第 57 - 62 页; 胡同庆、安忠义 《甘 肃佛教艺术》,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年,第 271 - 273 页; 王元林 《北魏中小型石塔的形制和内 容—以甘肃庄浪出土的卜氏石塔为中心》, 《2005 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研究卷) 》,第 547 -
573 页; 魏文斌、吴荭: 《甘肃北朝石刻所见佛教故事题材考》, 《甘肃佛教石窟考古论集》,北京: 民族 出版社,2009 年,第 75 - 100 页。
①
68敦 煌 学 辑 刊2011 年第 4 期
68
敦 煌 学 辑 刊
2011 年第 4 期
图像,燃灯佛授记及阿育王施土。4. 装饰石塔烘托主体的飞天、护法、伎乐舞人、人
首鸟身像及莲花化生像等。5. 供养人像,如塔南面第一层刻有两组骑马出行供养人像。
现将石塔的图像内容由上至下依次考察,以观者的观看角度为准。
一、卜氏石塔 A 面所雕图像内容
( 一) 第五层: 在梯形龛内刻有一佛二菩萨像,佛结跏趺坐,手施无畏与愿印,佛
与菩萨眉目疏朗、褒衣博带。龛楣上各雕一身飞天,手相对,裙裾飞扬。( 见图Ⅱ—1)
( 二) 第四层: 帐形龛内雕佛三尊像,龛楣雕五身莲花化生像。龛下方中间雕护法 神,手持长戟,为分身相。护法神左右两侧各雕一身跪立供养菩萨。画面构图稳定,比 之其上一层内容逐渐丰富。( 见图Ⅱ—2)
( 三) 第三层: 画面的中心为释迦佛手抚向左侧树下的三童子,一童子跪在地上, 两童子站于其背互相攀扶,其中一童子高举供养品奉与释迦。画面两侧各雕一尊胁侍菩 萨,画面上方雕有四身飞天。( 见图Ⅱ—3 ) 前有学者释读此图像为 “释迦认子”,① 笔 者认为这幅图像表现的是阿育王施土因缘。据 《阿育王传》 中所记:
尔时世尊与阿难在巷中,行见二小儿,一名德胜是上族姓子,二名无胜是次族 姓子。弄土而戏,以土为城。城中复作舍宅仓储,以土为麨着于仓中。此二小儿见 佛三十二大人之相庄严其身。放金色光照城内外。皆作金色无不明彻。见已欢喜。 德胜于是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