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去除富藻水体藻类及藻毒素的试验研究_图.docVIP

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去除富藻水体藻类及藻毒素的试验研究_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hedegreeofMasterofPhilosophyStudyontheRemovalofCyanobacteriaandCyanotoxinsbytheCombinedPAC/UFProcess(SupportedbyScienceandtechnologyofSuzhoufor“Studyonultrafiltrationmembranetechniqueforthetreatmentofdrinkingwater'’,GrantNo.ZS0801andtheNationalElevenFive—YearScientificandTechnicalSupportPlansfor‘‘Studyonkeytechnologyofsafedrinkingwatertreatmentforsmalltown”,GrantNo.2006BAJ08802)School/Department:SchoolofCivilEngineeringDiscipline:CivilEngineering-一一Maior:MunicipalEngineeringtJ"一一一Candidate:MingZhangSupervisor:Prof.Wei.yingLiMarch,2009 , ’ 一 o. 。I: .9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同济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鸺嗍 川年.;月砂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厶愕啁卅年7月撕日 摘要 摘要 自然界的湖泊、水库和河流都可能含有藻类。由于藻类所产生的毒素和嗅昧等物质极易破坏水质,故藻类对饮用水水质影响及其关系愈来愈受到重视。 本研究采用粉末活性炭(PAc)/超滤(UF)组合工艺,对富藻水体藻类及藻毒素去除特性展开试验研究。研究所需藻类通过在实验室进行培植藻种(铜绿微囊藻)制得,藻毒素(微囊藻毒素)则从培植的铜绿微囊藻中提炼获得。研究结果表明: (1)超滤工艺对铜绿微囊藻保持较高的去除率,即当进水中铜绿微囊藻浓度达到1.0x107-1.O×1011个/L时,产水中铜绿微囊藻浓度始终低于1.0x103个/L,去除率高于99.990,4; (2)超滤工艺用于处理富藻水体时,能够保证产水浊度低于0.1NTU,对U%54具有20%左右的去除率; (3)超滤工艺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为20%左右,主要是依靠膜对微囊藻毒素分子的截留作用及过滤初期膜对微囊藻毒素分子的吸附作用。膜表面的藻毒素分子极易通过水力反冲洗工艺洗脱,洗脱程度达90%; (4)粉末活性炭(PAC)预处理对富藻水体藻类的去除效果有限,但对该水体中藻毒素的去除效果较佳。当PAC的投加量为20mg/L时,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为17.25%,而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可达到82.16%; (5)粉末活性炭(PAC)预处理对超滤(UF)除藻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效果。当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为30mg/L时,可使超滤工艺在运行10h后跨膜压差由未加PAC预处理时的0.180MPa降至0.071MPa; (6)PVC合金超滤膜具有较强的抗污染性能,当跨膜压差增长至0.180MPa时,膜通量经化学清洗仍能够基本完全恢复。 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PAC)/超滤(UF)组合工艺能够有效的去除水体藻类及藻毒素。该工艺对富藻水体藻类及藻毒素的去除具有良好的效果。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微囊藻毒素,粉末活性炭,超滤,水处理 -' 下 Abstract 一——————————————————————————————————————————————————一ABSTRACT Worldwidedrinkingwaterreservoirsandriversmaycontaincyanobacteria?Theyaleofconcerninrelation

文档评论(0)

99955533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