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12讲 公共物品.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讲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定义 纯粹公共物品(public good)具有两个性质: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他性。 具有上述两个性质之一的物品就可称作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假设只有两种物品:一种物品是私人物品,记作X,比如面包,其数量记作x;另一种物品是公共物品,记作G,比如大炮,其数量记作g。按照边际分析方法,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要满足的条件是:公共物品的边际社会收益或福利MR社等于边际社会成本MC社,即 MR社=MC社 ∑MRSiXG=MRT 即人们总共愿意为一单位G放弃的X的数量等于多生产一单位G必须少生产的X的数量。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假如人人都真实表达自己关于公共物品的偏好,即自觉为一单位公共物品的使用支付MRSiXG 数量的X,那么,G的产量就会达到上述最优数量。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对这种物品的使用收费,从而导致免费搭车问题(free rider problem),即人人都指望别人生产出此类物品自己免费使用。 由于无法收费,没有人出于谋利动机而提供公共物品,市场不提供这种物品。 非竞争性意味着,这样的物品一旦生产出来,多一个人使用,既不增加生产成本,也不影响其他人使用,因此多一个使用,就多一份社会福利。即便收费是可能的,收费也会造成这种物品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意味着社会福利的损失,即市场失灵。 例:假设一个人为了收费在一条河上唯一适合建桥的地方花一亿元建了一座桥。这座桥的设计通行能力为每天1000次。假设即便不收费,人们每天从这座桥通行的次数也只有800次,所以不存在拥挤现象。为了简单,我们假设这座桥修好后无需维护,所以这座桥的使用边际成本为零,即MC=0。作为市场行为,他按照利润最大化的方式收费,且收费标准是每次1元。 私人解:1亿元的建筑费用加收费成本,提供每日400次通行,每日收入400元。 政府解:1亿元修建这座桥,并让人们免费使用这座桥,那么,通行次数将增加到每日800次。和私人解相比,建桥的成本相同,通行次数增加了,而且还省去了收费成本。 总之,一种物品只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一,市场就不可能有效地提供这种东西。所以,公共物品应由政府提供。 公共选择机制 公共物品要由政府提供。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必须回答提供哪些和多少公共物品的问题。 要回答这类问题,社会必须以某种办法把个人偏好(排序)综合成社会偏好来反映各种公共物品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的优先顺序。关于公共物品的这一决策机制称作公共选择机制。 在民主制度中,个人投票选举人民代表或议员,议员们就政府预算进行投票表决,然后公共物品的提供由各种各样的政府部门执行。 议员们如何决定花选民们的钱不同于个人如何花自己的钱。个人用自己的钱购买私人物品的行为真实反映他的个人偏好。如果一个人购买苹果而不购买桔子,那肯定是因为他喜欢苹果而不喜欢桔子,而且他用于购买苹果的每一元钱都是对苹果的生产者的奖励。然而,议员们却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偏好来投票。首先,他的投票要尽可能反映选民的意见。其次,由于选民的意见常常不同,他必须对这些不同意见进行权衡。 阿罗不可能定理 最为流行的公共决策机制是多数原则(majority rule):如果一个社会中多数人认为X优于Y,那么,就整个社会而言,X优于Y。不幸的是,法国社会理论家孔多塞(M. De Condorcet,1743-1794)发现,多数原则不能保证排序的可递性,即有可能陷入循环而没有结果。这称作孔多赛悖论。 假设一个社会中有三个人:A,B,C。他们关于三个方案或资源配置状态X,Y,Z的排序是: A:X, Y, Z B:Y, Z, X C:Z, X, Y 不难看出,每个一个方案都同样有机会获得多数人的支出:A和C认为X优于Y;A和B认为Y优于Z;B和C认为Z优于X。如果让投票人对所有的方案都进行两两排序,就会出现循环,即不满足可递性,从而不能得出结果。 另一种流行的投票机制是序号投票(rank-order voting):每个投票人给各个方案打分。一个投票人给一个方案的打分是这个方案在他的偏好中的序号,比如,给他认为最优的方案打1分,给居于第二位的方案打2分等。最后,根据各个方案的总得分进行排序,得分越少越优先。例如,假设有6个方案和6个投票人,那么,得6分的那个方案肯定是第一。下面的例子表明,这个投票机制也是有缺陷的。 假设一个社会中有两个人: A和B。A 和B关于三个方案X,Y, Z的排序同上例。不过,如果首先让他们给X和Y打分,那么, A:X—1分,Y—2分 B:Y—1分,X—2分 结果,X和Y各得3分,平局。 然而,如果让Z参与竞争,那么, A:X—1分,Y—2分,Z—3分 B:Y—1分,Z—2分,X—3分 结果,X得4分,Y得3分

文档评论(0)

@思念@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