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一、数据相关。 第K+1条指令的源操作数正好是第K条指令结果地址,顺序解释没问题,而重叠解释时,在“执行K”和“分析K+1”重叠时就出现问题 相关:因程序相邻指令之间出现了关联,为防止出错他们不能同时解释。这种现象称发生了”相关“,有数据相关和指令相关。 指令相关。指令相关是因为机器指令允许修改引起的。 其他分类: 功能:单功能流水线(如CRAY-1)、多功能流水线 (如TI-ASC) 工作方式:静态流水线、动态流水线 连接方式:线性、非线性 处理数据:标量流水、向量流水 TP=7/(15△t) 顺序方式时间:4*3△t+3*4△t=24△t 加速比: Sp=24△t/15 △t=1.6 效率(用面积比方法): η=(3*4 △t+4*3 △t)/(5*15 △t) =32% 调度方案:间隔拍数周期性重复(只有重复才能循环) 最佳策略:平均间隔拍数最少(吞吐率,效率高) 吞吐率TP=任务数M/总时间T 调度方案产生办法: 1)从初始状态出发,沿箭头方向,每走一个闭环,即为一个方案 2)若中间遇到小闭环,每个小闭环也可作为一个方案 3)遍历初始状态中的每一个Ci=0的回路。 状态转移图的生成方法: 1)从初始冲突向量出发,对每一个ci=0产生一个新的冲突向量 2)箭头由原冲突向量指向新的冲突向量,线弧上写上i,表示间隔i拍送入流水线产生冲突向量。 3)对新的冲突向量中的ci=0重复进行1)2) 4)图中全部ci=0的位全有目标冲突向量。 图 5.28 多功能流水线预约表及状态图举例 使用交叉冲突向量(Crosscollision Vector)来反映有A、B两种功能的动态流水线各个后继任务流入流水线所禁止使用的间隔拍数。 这样, 对于本例就应有4个交叉冲突向量,即 VAB=(1011),VBA=(1010),VAA=(0110), VBB=(0110)。其中,VAA和VBB分别表示同按A功能和B功能流水时,后继任务流入流水线的冲突向量;而VAB表示先前按B功能流水流入的任务与后继按A功能流水流入的任务之间的冲突向量,VBA则表示先前按A功能流水流入的任务与后继按B功能流水流入的任务之间的冲突向量。 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有P个功能的流水线将有P2个交叉冲突向量,它们可以分别归类写成P个冲突矩阵Mp,其中p分别为1至P。冲突矩阵Mp表示按p功能流水线进入一个任务后与按各种功能流水线流入后继任务所产生的全部冲突向量的集合。 对本例来说有两个初始冲突矩阵,分别为 例如,按A功能刚流入一个任务后,根据VAA的(0110),知道可隔1拍或4拍流入一个A功能的新任务。将MA初始冲突矩阵各行同时右移1位,再与A功能的初始冲突矩阵MA对应行按位“或”,形成新的冲突矩阵 。根据此时VAA的(0111), 知道只有隔4拍流入一个A功能的新任务才能不发生冲突,从而形成在此基础上的新的冲突矩阵 。 再如,根据初始冲突矩阵中的VBA为(1010),知道可在第一拍或第三拍进行B功能的新任务的送入而不发生冲突。于是将MA初始冲突矩阵均右移1位或3位,再与MA的初始冲突矩阵对应行按位“或”,形成新的冲突矩阵,它们恰好都为 。 据此可知,或者是隔3拍流入A功能的新任务, 或者是隔4拍流入B功能的新任务,又将分别产生不同的新的冲突矩阵。 5.3 向量的流水处理与向量流水处理机 5.3.1 向量的流水处理 向量中的各个元素在运算时很少相关,而且都是进行相同的运算或处理,相比标量运算,应当更能发挥出流水线的效能. 选择对向量,数组如何处理,才能最充分地发挥出流水线的效能,是向量流水处理要解决的问题. 是与所要解的具体题目及计算机的结构密切相关的. 3 实例分析:性能分析(实测法, 分析法, 时空图法). 例1. 四段流水线, △t1=△t3=△t4=△t, △t2=3△t,4个任务、10个任务时TP,η、SP 。 η= N个任务实际占用的时-空区 M各段总的时-空区 n=10, η= 6*10△t 4*6△t+9*3*4△t = 60 24+108 = 11 5 TP= 10 6*△t+3*9* △t = 10 33*△t ≈45% (1)分析法: 各段时间不等 = Sp= n *Σ△ti m i=1 Σ△ti+(N-1)*△tj m I=1 10*6 △t (6+3*9) △t = 20 11 =1.8 TP= n Σ△ti+(n-1)△tj m i=1 时间 1 2 3 4 3 1 1 1 2 2 3 2 3 4 1 2 3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西安安东东风风机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型质量流量变送器DPT100用户手册.pdf
- 干燥综合征的护理.ppt VIP
- ZHJ3100介质损耗说明书20161010.doc VIP
- 26-局长办公会会议制度.doc VIP
- 百合花(语文).PPT VIP
- 急诊科护理实践及热点问题探讨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二工区旋挖钻试桩方案.doc VIP
- 10.1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课件 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职业道德与法治.ppt
- 2025年运动与减脂塑形北京师范大学章节及期末答案.docx VIP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