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和植物协同进化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论向哪里看去,我们发现的都是演化” ——普里高京。; 1964年 Ehrlich 和Raven 根据对粉蝶与其寄主十字花科植物关系的研究, 首次提出协同进化(coevolution)理论 。 他们认为, 种子植物通过偶然的遗传突变与基因重组, 产生一系列的次生物质, 使植物不为昆虫所嗜食, 因此进入新的适应域; 相应地, 昆虫种群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产生新的适应性而进入新的适应域, 并开始种系分化;成对的交互作用的结果造成昆虫食性的专一化、形成动植物生态关系多样性。 ; 协同进化理论强调植物次生物质在植食性 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中的重要性 ;定义;它包括三个特性:;然而自然界中极少存在一对一协同进化的物种关系, 只有寡食性甚至单食性的种类才有可能通过共生、寄生、共栖、竞争等形式与其寄主产生成对的协同进化, 所以各国学者对协同进化的研究普遍倾向于扩散的协同进化(diffuse coevolution). 1983年Gilbert等把扩散的协同进化定义为某一或多个物种的特征受到多个其它物种特征的影响而产生的相互进化现象。 ;榕树及其传粉者为协同进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试验材料。 Wiebes(1979)通过对榕树及其传粉者的研究指出, 全世界的榕树约有750种左右,每一种榕树都专一性地由一种小蜂传粉, 而且每一种小蜂通常只在其唯一的宿主榕树内生长繁殖。 两者的互惠共生是协 同进化系统中最为特 化的一类。 ;榕树–传粉小蜂的非一对一关系 首例传粉小蜂真实共存的实例报道于1985年。据统计, 在非洲同一种榕属植物内两种或多种传粉小蜂共存的比例占榕属植物的17%, 澳洲有13%(Rasplus, 1996); 同时也不乏多种榕属植物共享同一传粉小蜂 的实例,如非洲15%的 榕属植物存在共享传粉 小蜂的现象(Rasplus, 1996)。 ;原因之一——宿主转移 宿主转移是指一种榕属植物的传粉小蜂在另一榕属植物上定居, 与原来小蜂种群之间逐渐隔离、分化, 形成新的物种, 这样在后一榕属植物内即有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传粉小蜂 共存。小蜂的转移事件还 可能伴随原有宿主的暂时消 失, 或定居小蜂对原有传粉 小蜂的排挤, 前者仍导 致多个传粉小蜂共存于同 一种榕, 而后者导致两种榕 共享传粉小蜂的现象。 ;原因之二——亲缘关系 通过榕及其传粉小蜂的亲缘关系比较发现, 当宿主亲缘关系较近时, 对应的传粉小蜂也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Wiebes, 1963, 1979; Ramiraz, 1974)。 为同一种榕树传粉的几种小蜂是否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一种传粉小蜂能够为几种榕树传粉,这些榕树是否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专门给百合科植物丝兰授粉的昆虫丝兰蛾,就和丝兰之间有着一种特殊而又有趣的互利关系。;丝兰蛾是一种夜行性昆虫,丝兰开放后,丝兰蛾先在一朵丝兰花上收集花粉,再把花粉卷成一个球,藏在颚下。然后飞到另一朵花的雌蕊上,将细细的管状产卵器插入雌蕊的子房产几粒卵,然后再给丝兰授粉。丝兰蛾用嘴把花粉推入柱头的开口, 让花粉接触子房使其受精。幼虫在子房内孵化时,丝兰种子也成熟了, 幼虫便以种子为食, 但只吃掉种子的一部分。 幼虫长大后,从种子壳中钻出,钻入地下作茧越冬。那些没被吃完的丝兰种子也掉到地上, 不久就会长出一株新丝兰。 所以,没有丝兰,丝兰蛾便不能生存;同样,没有丝兰蛾,丝兰也不能繁殖。 ; 金合欢属植物的叶端部瘤突的甜蜜分泌物可以引诱小群体的蚂蚁在其大而中空的刺中做巢, 蚂蚁也为了获得甜蜜的分泌物而赶跑食植昆虫, 给植物提供了保护。 如果从植物上 将蚂蚁移走, 这些植物便会 遭受食植昆虫 的损害。 ;在热带雨林中, 有很多兰花完全依赖某一类蜜蜂传粉。其实兰花不分泌花蜜, 但可以从花瓣的分泌细胞中释放香气, 雄性蜜蜂喜欢停落在分泌区“ 沐浴”香气, 并带回自己的巢室中储存起来甚至让其发生化学反应, 从而促使自己的触角腺分泌能吸引雌性的激素。颇为有趣的是, 这些兰花对传粉动物的要求极其细致, 体型过大或过小的 蜜蜂种类都不适合 兰花的形状, 因而不 能触及其生殖器官。 ;更耐人寻味的是, 不同种类的兰花能分泌不同类型的香气, 而不同种类的蜜蜂则选择不同的芳香型。 因此,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兰花便能各自吸引与其相对应的蜜蜂来为自己传粉。 通俗地说, 花的美丽和芬 芳不是为了妆扮大自然, 而是给自己做广告。 ;膜翅目昆虫的伪交配现象 兰花有60 %是由蜜蜂授粉的,最特殊的是, 约有1/3 的兰花种类并不产蜜, 而是产生一种类似针尾蜂属的雌性信息素挥发性成分,以吸引雄蜂, 花的形状很像雌蜂, 并有毛茸, 漫游的雄蜂便停在花上产生交配的动作,这种行为称为伪交配。 这时花粉块附着于蜂体, 蜂带着花粉块飞到另一花时, 便与此花的柱头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