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吹奏乐 一、分类 1、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振动(笛). 2、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笙)。 3、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唢呐)。 二、竹笛 1、形制 竹制管身,上开有吹孔,膜孔,两个出气孔以及六个按音孔。膜孔上蒙以芦膜或竹膜,吹孔左端堵以笛塞,横吹。形制很多,主要有曲笛(亦称昆笛)梆笛两种。梆笛比曲笛短小,但比曲笛高四度音。笛子以第三孔的实际音高称该笛子的调高:如曲笛一般第三孔音高是d2,称为D调笛子,梆笛一般第三孔音高是g2,称为G调笛子,调主音的高五度音是筒音。 * 竹 笛 2、概况 古代对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在称呼上是混杂的。如汉代马融《长笛赋》中所指的笛,实际上是指今天的箫。关于笛、箫两件乐器,确切的名称,约在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分开,称笛为横吹。笛产生的时代,据文献记载认为是在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长安。 3、类别 * 第五章 传统合奏乐 一、广东音乐 1、 概述 流行地区以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中心,在湛江地区和广西白话地区也很盛行。 ①形成和发展时期:形成于清末民初时的戏曲小曲及过场音乐,吸收西方音乐的某些因素。从其发展过程看可分为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形成、兴盛、发展)。 ②演奏的内容:早期是演奏戏曲的过场音乐、民歌、民间器乐曲牌,从二十年代起,不少演奏者开始创作新的作品,大部分为抒情乐曲。 ③乐队编制:早期与戏曲音乐所用乐器相同,号称“五架头”。1926年,吕文成制成为新的“三架头”,主要以粤胡和扬琴为主奏乐器。 * 传统合奏乐 二、江南丝竹 1、概述 流行地域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 ①江南丝竹的组织:在不同时期有 “文明雅集” (1911) 、以及“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和“丝竹班”“清客串”等一些组织演奏和传播丝竹音乐。 ②江南丝竹乐曲:大多来自于民间器乐曲牌,著名的乐曲有《欢乐歌》《云庆》《行街》《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四合如意》八首,号称“八大名曲” ③乐队编制:最少二人(二胡、笛子),一般三、五人,多亦可七、八人,所用的乐器一般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箫、笙。打击乐:鼓、板、木鱼、铃等。 ④音乐风格 2、作品欣赏 ①《中花六板》 * 在江南丝竹中以《老六板》为母曲变化发展成的乐曲有五首,被称为“五代同堂”。 ? 《中花六板》以旋律扩充加花为主要特点,在《老六板》原在的起承转合结构基础上,运用板式变化和加花手法,将音符时值增长一倍,骨干音基本不动,而在小节弱拍或拍中弱位上加花就得到一个以“花”为特色的《花六板》,同样在《花云板》基础上再次增长时值,进行放慢加花,使成为较《花六板》更花一些的《中花云板》。 《中花云板》常以渐次加强力度,加快速度,获得情绪不断高涨的效果,体现了一种情绪从恬静而逐步趋于热烈的风格,旋律抒情优美,婉转,风格清秀典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抒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情绪。 * 代表性剧种 一、昆曲:《牡丹亭》、《鸣凤计》 二、京剧:《霸王别姬》、《空城计》 三、豫剧:《杨家将》、《朝阳沟》 四、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五、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 六、秦腔:《长坂坡》、《三滴血》 * 戏曲音乐 五、反思 1、中国戏曲历史悠久,但不少年青人均认为戏曲「过时」、「陈套」。戏曲的观众都是中年以上的人,无论在国内或港澳都未能成功地渗透年轻的一代。到底我们应如何向年青一代推广中国戏曲艺术(例如京剧)?还是顺应潮流,让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埋没与历史的洪流之中? 2、有不少人认为在保留、承传戏曲表演艺术的同时,应推陈出新,作出迎合市场的转变及迁就观众的喜好而革新。有些戏曲表演艺术,如瓯剧等,便大胆地加入一些西方戏剧传统的表演方式,有人认为这会破坏了中国戏曲的优良传统。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3、你认为西方的戏剧与中国戏曲最大的分別在哪里?为何西方戏剧在中国甚受欢迎(尤其是歌舞剧),而中国戏曲却不大受重视? * 戏曲音乐 4、有不少人认为中国戏曲的沒落是由于其文辞过于典雅,其身段、动作又与现实生活脫节,表演的剧目又多是以古代为背景, ,这正是戏曲日渐衰微的原因。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你认为为什么仍有人对戏曲情有独钟?有人认为現今社会的发展,窒息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生存空间。但你有沒有想到一些例子,是科技及社会发展的情況下,反而可更有力地推广戏曲? 5、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不论在城市或乡村,在节日庆典或丧葬祭祀中,均喜欢加插戏曲表演。为什么? 6、古代社会中,戏曲艺人的地位十分卑微,与现时作为一位表演艺术家的身份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古今有这样大的分別?这到底反映了社会心态上有何转变? * 第五篇民族器乐 第一章 民族器乐概况 一、发展概况 1、远古时期的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