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人物。 下面是 汴京元夕 明代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译文 中山来的戏子服饰鲜丽,郑燕来的的女姬则各有高超的技艺。 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汇集到汴京来.都唱着周宪王编著的剧本。 她们唱着唱着,从白天演到晚上,月亮出来,银光倾泻,似在金梁桥的大地上铺了一层自霜。 人间的灯火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盛况空前。 注释 汴京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五代的梁、晋、汉、周及北宋皆定都于此,故称汴京。 元夕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夜。 中山孺子泛指中原地区的青年。 中山,古国名,在今河北定县,唐县一带,后被赵武灵王所灭。 见《史记.赵世家》。 郑女燕姬泛指北方少女。 燕、郑。 皆春秋战国时国名。 燕的辖境在今河北省北部,郑的辖境在今河南省郑州一带。 擅场压倒全场,指技艺高超出众。 宪王指周宪王朱有炖1379-1439,周定王朱捕的长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精通音律,号诚斋,自称全阳子、老狂生、锦窝老人,所作杂剧《曲江池》、《义勇辞金》等三十一种.今俱存。 又有《诚斋乐府》行世。 是的戏曲家,见《明史·诸王传》。 金梁桥汴梁桥名。 创作背景 诗人李梦阳原籍甘肃庆阳,其父李正曾担任开封周王府教授,于是诗人全家迁徙到开封,开封就成了诗人的第二故乡。 后来诗人在庆阳时回忆汴中的繁华景况,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汴京观看元宵佳节的盛况时所作。 以形象精彩之笔,描写月夜歌唱的场面,十分生动而又韵味悠然,全诗没有一句正面描写歌声,但又句句关涉歌声,在委婉的措辞中,把歌声表现得十分动人。 这首诗开始两句,先从来自各地的伶人粉墨登场写起。 先写北方的男性青年——中山孺子,这些挑选出来参加歌唱的男青年本来就已经标致,再穿上入时的新装,打扮起来,变得更加帅气。 再写北方女子——郑女燕姬,这些参加演唱的女子当然也是挑选出来的美女,她们胜过众人,压倒全场。 中山少男、郑燕少女都善演戏曲,说明当时杂剧传布的盛况。 开始这两句虽然旨在点明演唱的人员,但又并非是纯乎客观的介绍,诗中倚新妆、独擅场应是互文见义,倚新妆的倚字,独擅场的独字,都暗含着一种互相比赛,争妍斗艳之意,男女的情态得到了生动的表现,那种热烈、欢乐而又兴奋的场面,也凸现出来。 这时虽然还没有写到他们的歌唱,但人们可以想见,这些英俊的男子、漂亮的女子的歌声,应该十分美妙。 而少年男女争扮周宪王剧中人物,也使读者对当时剧界的风气颇有所领会。 从侧面反映了汴京作为古时都会,在历受金元劫难之后,经明初的休养生息而恢复生机,重现繁华,其民俗风情,也通过这两句表露出来。 第三句是前两句的拓展,齐唱宪王春乐府作为全诗的中心,终于写到了歌唱,主要表现男女声齐唱时的情形。 不过诗句中也并没有写到歌声如何,只点明歌唱的形式是齐唱,歌唱的内容是宪王的春乐府。 据《明史·诸王传》,宪王即朱有墩,世称周宪王。 他能诗善画,谙晓音律,是明初影响较大的散曲、杂剧作家,剧作达三十一种,总名《诚斋乐府》,这里演唱的是他的乐府中的一种。 地位这样显赫、成就又很高的人物的乐府,自然是十分美妙的了。 用男女声齐唱的形式来演唱,不仅声音宏大,而且刚柔相济,雄浑中有清脆。 齐唱二字,刻意渲染出元宵欢庆,万民同乐的情景,给人的感觉是舞台上伶人的演唱与舞台下观众的和唱一起进行,场面肯定是热闹之极。 这里仍然只是暗示,没有正面去写歌声,但却使人有如闻其声的感觉。 直到最后一句,不仅没有写到歌声,反而宕开笔端,写起了戏曲表演场地旁金梁桥外的夜景和天上的月色。 金梁桥在汴京,从桥上望过去,那一轮明月正遥挂天际,洒下如霜的清光,给整个汴京城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全城变得朦胧、幽邃,更加显示出动人的韵致。 月如霜之清冷幽静,与前面所描绘的欢庆热闹情景似乎不相吻合,然而这一句实际上却是诗人的神来之笔,以淡墨衬浓彩,余韵宛转,余味曲包,深得唐人竹枝词之妙。 此时,那男女齐唱春乐府的歌声,不仅响彻全城,而且在月光中也更加清亮,仿佛从地上直飘向月宫。 这一句,作者是以景衬声,在诉诸视觉的月色中,暗暗包含了诉诸听觉的歌声,这样一衬,歌声似乎显得形象化了,好像看得见,摸得着,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 作者巧妙的安排,使得诗歌最后更加耐人含咀,神味隽永,情韵不匮。 《汴京元夕》寥寥四句,再现了汴京元宵之夜演出戏曲时演员擅场,众人齐唱的欢乐场面。 流畅自然,清丽可喜,颇有唐竹枝民歌风味,为其集中七绝之佳作。 【诗词赏析李梦阳《汴京元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