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施工关键技术质量控制以及其发展.ppt

盾构施工关键技术质量控制以及其发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山八站-西场站地质纵断面图 隧道洞身主要穿越789风化岩层 * 260米宽的珠江 盾构过江 * 312米宽的珠江三枝香水道(2005.3.30) 505米宽的南珠江(2005.3.30) * 泥水盾构越江基本情况 盾构隧道由西往东下穿宽度约260m的珠江。江中线以西约100m范围内,江底隧道线间距13m,坡度55‰,覆土厚度最小仅有5m ,小于1倍的盾构直径。 在过江隧道的南侧,有一条Φ800过江自来水管,水管离隧道最近的地方正好在珠江西岸的江堤处,距隧道约10m,因此盾构施工通过该江堤段时,存在一定的风险。 Φ800过江自来水管 盾构隧道 隧道与水管间距最近处 * 过江段地质情况:隧道过江段的洞身地层主要为2-1A淤泥、2-2淤泥质砂层和3-2中粗砂层。隧道底部存在少量的3-3卵石层、7、8红层岩的强、中风化。隧道的覆土层为2-1A淤泥层及2-2淤泥质砂层。地表水与砂层及岩体裂隙水水力联系密切,富水性强。 左线 * 右线 * 珠江西岸江堤基础为抛填石,该基础底部与盾构隧道间的净距仅为4m;而在过江水管与江堤相交处,其基础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沉箱基础,基础底部有桩伸至持力层。在盾构施工时,应有效控制河堤和自来水管的沉降,特别要绝对防止抛填石基础的块石进入土仓。 江堤情况 * 安全过江的原则与过江风险 1)安全过江原则:连续掘进,快速通过! 2)过江风险分析 ①切口压力:因隧道顶部覆土层以淤泥、淤泥质砂层和中细砂层为主,稳定性和抗击穿能力差。切口压力太小会坍塌,太大会击穿覆土层。必须设定合适的切口压力后,还要保证压力稳定。一旦切口压力波动,对覆土层扰动是双向反复作用,更容易造成失稳坍塌,坍塌后回填困难,土仓堵塞,切口压力失去控制,盾构难以继续掘进。 * ②盾尾密封:如若盾尾漏浆严重,一方面导致切口水压下降,刀盘前方土体失稳;另一方面,隧道内大量淤积泥浆,若抽排不及时,将造成盾构机被淹没。 ③沉降监测:掘进过程中沉降监测是信息法施工最重要的基础,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必要措施。而河床的沉降监测比陆地复杂的多,一方面是工作环境,另一方面是河床的动态特征。 过 江 风 险 分 析 * 过江堤段技术措施 盾构机过江堤段施工措施 1 从地面情况分析,江堤的地面高度由高至低分别是:混凝土路面→江堤斜坡段→珠江江堤,因此,从覆土厚度的变化情况来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同时也为过江堤段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过渡段。 2 泥浆采用高浓泥浆,泥浆的粘度应在25s以上,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0的范围内,同时控制好切口水压的波动性,必要时可采用逆推掘进。 3 盾构机采用快速通过为原则,掘进速度一般控制在3.5cm/min,如条件允许可增至4cm/min。 4 派测量人员随时监测珠江潮位的变化,并把测得数据及时反馈到中控室以指导施工。中控室人员应根据数据,在过江堤段时,每环掘进需重新设置切口水压,以保证江堤的安全和掌子面的稳定。 5 盾构机过江堤段时管片环数应为71环~77环,根据江堤的覆土厚度和珠江水位的变化,拟定这几环开始掘进时的切口水压设定值详见下表,并根据下一环的切口水压设定值,在推进过程中逐步均匀调整切口水压;其中第77环的切口水压须根据潮水位情况进行调整。 * 环数 71 72 74 75 76 77 切口水压 170 160 160 155 150 140(高潮) 130(低潮) * 过江的措施: ? 在江堤河床底的地段,在河床面浇注一层混凝土,并采用沙包堆积在上方,以防止盾构机过江堤时切口水压过大击穿江底。 ? 盾构在浅覆土层施工时,以快速通过为原则,同时必须动态设定切口压力并防止切口压力的波动,保证土体稳定的同时又不击穿覆土层。附加压力取值范围是10~15 Kpa;切口压力的波动不能超过3%。 ? 加强监测力度,采用声纳法进行江底沉降监测,对江堤进行人工布点及时监测,确保盾构过江的安全。 * 4) 注浆管理 本工程采用双液注浆,水泥浆(A液)和水玻璃(B液)的比例为9~11:1,初凝时间根据地质情况及地下水情况具体调控,一般为10~16s,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 江底掘进以盾尾同步为主,管片二次补压双液注浆的措施,补浆范围为新安装的5~8环管片。 项目 指标 凝结时间 10~16秒 1小时抗压强度 0.05~0.1Mpa 1天时抗压强度 0. 5~1Mpa 1小时析水率 ?5% 双液注浆液的性能指标 * 5) 江堤及过江段切口水压、掘进速度曲线 * 江堤及过江段推力、扭矩曲线 * 3. 典型上软下硬地层中泥水盾构施工技术 3.1 上软下硬地

文档评论(0)

懒懒老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