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块箱内左侧下倒角只有一根压浆管,且能探进82cm,其余5根没有见到 0#块梁顶面已封锚,只见到1根出浆管,且无浆体 0#块出浆管钢筋可探入18cm,浆体位置暂不能准确确定 * 实例三:某连续梁桥 纵向预应力压浆不饱满。93#墩10#块纵向预应力T10已经张拉压浆完成,但锚垫板上的压(出)浆孔均未看到浆体,压浆痕迹不明显。用扎丝探测两个孔道的出浆口,可深入分别为21cm、15cm,且扎丝端部探测到有积水。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电锤在梁面打检查孔并压水检查、补压。分析产生的原因: 浆体拌制质量问题导致浆体入孔后泌水严重; 现场未认真进行二次补压和持压,出浆后立即把出浆口的阀门卸掉,浆体并未凝固,部分浆体流出; 有纵坡的连续梁预应力孔道压浆,更要注意从低端向高端压浆,且补压和持压特别重要。本桥就存在纵坡。 * 出浆口无浆体痕迹 用扎丝探入 扎丝伸入21cm 扎丝伸入15cm * 梁面打孔检查 压水检查,确认孔道内浆体不饱满 梁面安装出浆管、补浆 出浆口出浆 * 实例四 某节段预制拼装梁 预制场内处于养护节段的块段,所有纵向预应力孔道均向同一方向平弯(设计孔道曲线无平弯,只有竖弯),经弦线测量,横向偏差最大在35mm以上,远超出±4mm的验标要求;多数预应力孔道端部与喇叭口中心位置不在一直线上,最大错台20mm以上。初步分析原因是由于预应力孔道定位措施不到位,定位不准确造成。 应加橡胶垫调整,现场未加 * 弦线测量偏差35mm以上 * 实例五 某连续梁 0#块大里程方向连续破检5束横向预应力的端头,发现两束存在问题,各有1根钢绞线夹片脱落,还有1根7Φ5mm的钢绞线1根断丝,2根未见,剩余4根钢丝;钢绞线切割后外露长度不足。 夹片脱落、钢绞线断丝 夹片脱落 * 切割后外露丝长度不足3cm 脱落的夹片和钢丝 * 实例六 某连续梁 3#块段横向张拉完成后,钢绞线用氧气切割,且预留长度不足30mm,锚具夹片存在明显的错台现象。 9#块横向张拉锚具安设不规范,外观不合格,挤压套筒处钢绞线未外露,内缩10mm,未见到钢丝衬套,挤压头与锚板不密贴。 * 实例七 某在建项目竖向预应力问题集中出现 (1)竖向预应力锚槽内均没有采取防止漏浆的措施,造成竖向预应力孔道顶端堵管现象较多。用重物敲击精轧钢筋的顶端,因堵管造成顶端固结、纹丝不动,灌水也不渗漏,用冲击钻也很难清除精轧钢筋周围的混凝土。 (2)竖向预应力上端锚垫板安装位置偏差大,顶面与梁面基本平齐,致使张拉后螺母进入铺装层,有的甚至超出铺装层顶面。 灌水不渗漏 用风镐也很难清理 上锚板与梁面基本平齐 * (3)竖向预应力孔道上端出浆管内浆体不饱满、浆体无强度。部分出浆管内浆体不饱满,部分管内浆体呈塑性无强度,还有个别出浆管内有冰块。 * (4)竖向预应力无出浆管,压浆管材料不合格。竖向预应力上端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出浆管,下端压浆管因采用普通PVC硬管(非高压管),部分压浆管已经被压瘪或从根部(与混凝土面接触部位)断掉,给压浆带来困难,存在质量隐患。 灌水不通,混凝土内的压浆管已经被压瘪 * (5)竖向预应力压浆管、出浆管开口位置与设计不符。孔道下端压浆管距离锚垫板35cm,孔道上端的排气管距离上锚垫板48cm(设计上下端距离均为10cm)易造成锚板附近压浆不密实。 * 八、自动张拉设备简介 智能张拉系统操作简单,界面人性化,适应各种施工场地环境。借助智能张拉系统,可以自动读取梁板参数,智能计算张拉过程的压力值,无线控制油泵的进退油,实时无线采集油压与位移信息,自动生成预应力张拉记录表等功能。其具有如下特点: 1. 精确施加应力 系统能精确控制施加的预应力力值,将误差范围缩小到±1%。 2. 及时校核伸长量,实现“双控” 实时采集钢绞线伸长量,自动计算伸长量,及时校核伸长量是否在±6%范围内,实现应力与伸长量同步“双控”。 3. 对称同步张拉 一台计算机控制两台或多台千斤顶同时、同步对称张拉,实现“多顶同步张拉”工艺。 * 4. 智能控制张拉过程,减少预应力损失 张拉程序智能控制,不受人为、环境因素影响;停顿点、加载速率、持荷时间等张拉过程要素完全符合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5. 质量管理和远程监控功能 可实现质量远程监控,张拉过程真实记录,真实掌握质量状况。 * 系统特点: 将机电液有效的进行结合,使超高压张拉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准控制,符合科学管理、科学施工的现实需要。 积木化系统构架,可自由组织张拉方式,可两套系统同时独立张拉。 * 可单机单套工作,也可以两套同时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