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卷 第7期
2001年7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W UHAN UN IVERSIT Y OF TECHNOLOG Y
V o l .23 N o.7 Ju l .2001
文章编号:100022405(20010720011204
分解炉内煤的燃尽特性研究
3
谢峻林 何 峰 袁润章(武汉理工大学
摘 要: 煤粉的燃尽时间已成为进行分解炉设计的重要参数。针对水泥分解炉的低温燃烧工况,根据裹灰缩核模型及有关理论,采用失重分析法及扫描电镜,进行煤的燃尽特性实验方法、及煤焦燃尽时间与煤质之间的关系探讨,力求寻找到有关规律。提出的煤质评判指标(着火指数、燃尽指数与实验方法,较好的定量反映出各煤样的燃尽特性。同时还根据水泥厂的实际实验条件,寻找出着火温度、燃尽时间与煤工业分析值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可以根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对煤质进行预测。
关键词: 煤粉; 燃尽特性; 分解炉中图法分类号: T K 16; TQ 038.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01205218.
作者简介:谢峻林(19652,女,副教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工程中心(430070.3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资助.
分解炉内煤粉的燃尽程度,与所用煤种、分解炉结构和操作参数有很大关系,为保证煤粉在分解炉内的
完全燃烧,煤粉的燃尽时间已成为进行分解炉设计的重要参数[1]。特别是目前低挥发份煤、高灰分煤在分解炉内应用的迫切性日趋增大,深入研究煤粉的燃尽特性,是解决不同煤质在分解炉内得到良好应用的关键。
1 研究方法
1.1 煤粉燃尽指标的确定
在水泥分解炉内由于CaCO 3分解吸热与煤燃烧放热之间达到了热平衡,分解炉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2]。分解炉内煤的燃尽指标,应由最大燃烧速度及各特征时间来表达,为此,从煤的微分失重与时间关系曲线确定燃尽指标D f 的计算式为:
D f =(d w d t m ax ?t 1 2t m t f
式中:(d w d t m ax 为最大燃烧速度,t 0为着火时所需时间,?t 1 2为(d w d t (d w d t m ax =1 2时对应的时间区间。t m 为最大燃烧速度所对应时间,t f 为燃尽所需时间。
1.2 煤焦燃尽动力学参数确定
采用失重分析法。将直径为1000~5000Λm 的煤圆球,放入带盖坩埚内,于850℃无氧状态下加热至恒重,得到煤焦,同时求得各煤焦的密度Θc 值
。将炉温设置在850℃,炉内气氛为空气,高温进样测得各煤焦重量与时间的关系,当燃烧产物重量变化量在300s 内少于0.5%时,认为实验结束。根据裹灰缩核模型及有关理论[3,4],可建立关于k c 、k ∞、D h 的方程式:
1
k c +r 2
r 0k ∞+1
D h
(r -r 2
r 0=4Πr 2
ΒC ∞q
(11
k c
(1-
r
r 0+r 03k ∞(1-r
3
r 30+r 06D h (1-3r 2r 20+2r
3
r 30=
t Βc ∞c r 0
(2对球形颗粒,t 时刻炭粒半径
r =(
m c
4 3ΠΘc
1
3
(3
21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2001年7月
在实验中,边界层内气流近乎静止,因此边界层扩散系数k∞用下式做近似计算[5]。
k∞=0T m 16000.75 d0(4式中:d0为煤粒原始粒径,T a为边界层气体温度,T m为焦粒与边界层温度的平均值,5为煤粒燃烧反应机理系数,根据裹灰缩核模型假设炭表面只发生反应C+O2→CO2,5=1,实验根据分解炉工况,取T m=850℃,
k∞可由(4式求得,任何时刻的m c、q及Θc由实验获得,Β、C∞为已知,联立此(2、(3、(4三个方程,求得炭粒在k c、D h值。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及理论分析,可得到反映煤燃尽特性的各参数:k c、t f、D f,结果列于表1。
表1 各煤样煤焦的燃尽特性测试结果比较
煤分类无烟煤贫煤烟煤
试样煤编号1#2#6#7#8#11#3#4#5#9#10#
t f s7.757.428.976.115.926.313.503.033.714.133.92煤焦
k c(10-1 m?s-12.552.731.732.092.622.264.033.944.254.973.80煤粉D f(10-66.506.707.4014.409.507.5025.3023.0011.1015.0025.70
由表1煤焦实验可见,灰分含量较高的5#、9#、3#烟煤的反应速度常数k c最大,4#、10#烟煤次之, 6#无烟煤反应速度常数最小,其他挥发分含量中等的2#、7#、8#、11#贫煤及1#无烟煤的k c值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