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5居住民俗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阳楼 (二)巢居 巢居是人类为了应对低洼地区的瘴气、毒虫及猛兽等各类侵害而采取的一种高架而居的生活方式。 《韩非子》:“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民而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巢居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榫卯构件 干栏式 干栏式 长屋式 (三)风篱(原始帐篷) 帐篷式 帐篷是我国古代民族,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喜好的一种居住形式。 古代称为“穹闾”、“穹庐”、“穹庐”,俗称“毡房”、“帐篷”、“蒙古包”。 帐篷型住宅,无论长期性居住,还是临时性居住,一般都容易拆迁。 * * /p/l35J43.html各种榫卯 * 延安大学窑洞宾馆内部 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地240余亩,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于一体,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及房舍1300多间,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上栋下宇 栋:屋的承重结构的总称;宇:屋的四垂。 特点:土木结构,木骨泥墙,地基坚实,适用地区广。 《易经 ·系辞下传》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这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斗拱 斗拱 斗拱,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斗拱是在柱子的上部、屋檐之下用若干方形的小斗(斗木)和若干弓形拱层纵横穿插装配的组合构建。斗拱既有结构上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装饰作用。 辽代应县木塔 榫卯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 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保国寺 硕大的屋顶 第一位:重檐庑殿顶。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亭台楼阁。? 重檐庑殿顶 太和殿 屋脊走兽 天安门 故宫角楼——四面歇山顶 苏州园林——卷棚歇山顶 悬山顶建筑山面 山西襄垣文庙大成殿 天坛祈年殿 中和殿 四川文理学院 社会科学系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 歌德? 建筑: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建造的一种栖身、藏身之所。 活着时居住的房屋、死后居住的坟墓; 一切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娱乐、服务、公共设施,如教堂、祠堂、寺庙、商店、学校、纪念碑等; 人类为自己的财产、牲畜等修建的谷仓、马厩、猪圈、鸡窝等; 制作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建筑如砖窑、磨坊等。 民间建筑没有专门的设计者,人们按照祖先传下来的模式或者式样进行修造。 居住建筑民俗是指各地区、各民族人们在居住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包括民间建筑的修建,同时还包括各地区、各民族的居住习惯及其文化心理。它是由家庭关系、房屋结构、传统习惯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一、居住民俗产生发展 (一)原始阶段的特点:利用天然空间 (1)原始群居,抵御外界侵害 (2)生与死的分居 (3)不稳定性(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特点) 原始的穴居、巢居 (二)发展阶段的特点:人造住房 (1)多为固定住所; (2)家庭单居代替原始群居; (3)开始畜人隔离,分放杂物 (4)出现火塘(家庭居住的象征) 围着火塘吃饭 (三)第三阶段的特点:不断发展完善阶段 (1)体现浓厚的文化内涵 (2)居住类型的多样化,导致居住民俗的多样化 二、居住建筑的类型 (一)穴居 原始社会之初,人们不会建造住所,只能在大自然中寻找栖身之处,于是天然形成的岩洞便成为理想的选择对象。 比如山顶洞人的穴居:距今2.7万年左右至3.4万年左右,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yìn]部分。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约14米,面积110平米左右,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处﹐深约8米。发现有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下室是葬地。 山顶洞人遗址 穴居——半穴居 房屋遗址240座,灶址98个,灰坑和窖穴325个墓葬71座,窑址35座及沟渠12段。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被称为中国史前建筑发展史的“一块活化石”。有最早的“宫殿式建筑” 、最早的“混凝土”地面。 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灶坑 雅美族兰屿半穴居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它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与地下,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因其具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等优点,被当地人民群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