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骨科研究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医科大学骨科研究所 热烈祝贺 腰椎非融合技术 现状与发展 金大地 脊柱与帆船 脊柱桅杆 肌肉风帆 灵活性、稳固性和动力平衡 脊柱载荷分布原理 前柱 松质骨、终板、椎间盘 被动支撑 压应力 脊柱载荷分布原理 脊柱载荷分布原理 坚强固定的优点 初稳性 早期活动 不需要支具 早期恢复工作 提高融合率 65 ~ 85% 89 ~ 95% Yuan et al. (1994), Zdeblick (1993) 矫正矢状面失衡 椎体滑脱 退行性侧凸 后凸 内植物松动或断裂(22%) - Wetzel FD, Spine 1999 矢状面平衡丢失 假关节 环形融合 10% 单纯 cage: 3- 87% meta-analysis分析:14% - Turner JA, JAMA 1992 理想的固定器械 邻近节段退变 僵硬背部综合症 应力遮挡效应 器械断裂 腰椎非融合技术分类 腰椎间盘置换术 人工髓核置换术(Prosthetic Disc Nucleus ) 全腰椎间盘置换术 动态固定系统 经椎弓根固定(半刚性固定) 腰椎棘突间移植物(棘突间撑开器) 关节突关节成形 PDN 移位的可能原因 假体下沉的原因 腰椎人工间盘置换 诊断手段 间盘假体置放技术-腹膜后入路 目前研究和关注焦点 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置换术后腰椎矢状应力平衡 指证与患者筛选 理想化状态 单阶段退变 DDD, Modic changeⅠ 大的中央型突出 不伴有任何有关腰椎手术史 可接受状态 双阶段退变伴有间盘突出, Modic changeⅡ 失败的腰椎间盘切除,伴有椎板切除 扩大的指证 后路融合术后的单阶段不稳定 超过两个阶段的不稳定 轻度的退行性脊柱侧弯 轻度的退行性滑脱 手术禁忌证 骨质疏松 骨折 感染 (普遍感染或由于滑脱) 侧弯> 15° Cobb angle 肿瘤 腰椎滑脱 10 % 间盘极度退变 <5 mm 腹部血管疾病,复杂解剖 体重过大 术中、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总结 错误的指证 错误的置放 错误的病灶清除 前路入路的技巧 错误的移植物尺寸选择 ADR技术优势 重建椎间盘和椎间孔的高度 矢状面上恢复腰椎生理前凸,维持脊柱应力载荷分布 重建并保留了类似人体椎间盘的运动功能 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 需要解决的问题 精确的病例选择 异位骨化的预防 假体的寿命 碎屑的形成 如何选择最佳的假体 动态固定系统设计目的 承载负荷以缓解疼痛 控制异常活动 保持运动功能,预防邻近节段退变 重建腰椎动态稳定性 动态固定系统类型 经椎弓根固定系统 Dynesys System Bioflex system Isobar TTL system ······· 棘突间固定 Wallis 系统 X - stop Coflex system ······· 适应证 椎管狭窄伴中度脊柱不稳定 脊柱滑脱症(Ⅰ度) 前次脊柱手术后造成邻近节段不稳定 原发或复发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退化症引起的下腰痛 禁忌证 脊柱侧弯大于10° 脊柱滑脱症大于Ⅰ度 过于肥胖 曾有脊椎融合手术史或关节面全切除者 骨质疏松症 全身疾病及免疫功能不全者 Dynesys System 适应证 椎间盘紊乱 I度或Ⅱ度的退行性腰椎滑脱 复发的腰椎间突出症 医源性的腰椎不稳症 预防病变相邻节段的退变 禁忌证 强直性脊柱炎 双侧的关节突关节切除术 Ⅲ度或Ⅳ度的腰椎滑脱 椎间隙狭窄超过了50 骨折 脊柱侧弯 靠近胸腰椎结合处 骨质疏松 我们的观点 动态内固定可有效防止邻近节段退变 预防内植物断裂 重建脊柱的动态稳定 Coflex system Case 1 Pre-op. Case 2 棘突间植入物 腰椎管狭窄,关节突关节退变 棘突间植入物作用机制 撑开棘突间隙-扩张皱褶的黄韧带 消减椎间盘载荷-保护椎间盘 扩大神经根孔-解除神经根压迫 保留节段运动-重建脊柱动态平衡 后路动态全稳定系统 StabilaMaxxTM 最大强度接近于ROM中心 最大扭转 …超常运动 允许椎弓根之间运动 ROM末端具有所需的最小强度 允许达到最大活动度而不停止运动 张忠民,金大地等.中华外科杂志,2008 年第5期 10 mm 12 mm 14 mm No disc collapse 1 day 6 mon Post-op. -3° 5 ° X-stop system 阻止脊柱节段过伸 不需要切除骨质或软组织 术后康复快 便于翻修 Foramen Enlargement Wallis system PEEK弹性模量与骨非常接近 结构使应力分布更有效 减小椎间盘内的压应力 减小小关节的载荷 Pre

文档评论(0)

444885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1121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